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应用的必要性
发表日期:2022/5/20 16:18:57 作者:杨梦 有1013位读者读过
平时上课,知识点少,学生觉得岁月静好,等到复习课,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学生总是心烦气躁。而且以往的数学复习课都是复习—练习—改错—再练习这种重复又枯燥的模式,让学生毫无兴趣可言。即便很多学生上课一听就会,考试时仍然一做就错,究其原因,概念掌握不牢,知识点混淆,不能在头脑中形成系统全面的数学知识网络。为了改变这种传统的复习模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不二选择。
1.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整理复习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谈论、交流,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本单位知识。然后推选一个小组,学生进行汇报,全班同学一起在倾听、讨论中补充思维导图。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本单元的思维导图。最后,通过整节课的学习,学生自主修改和完善个人的思维导图。在整节课中,学生能充分在对话中、在问题中相互学习,从而对知识有从初步认识到深入理解,再到灵活应用的过程。
2.丰富课堂的互动和评价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借助思维导图的数学复习课,可以让学生提问,学生补充,学生间进行评价。比如,以“四边形”的复习课为例来说,学生自由发言,对四边形这一单元知识整理概括,有说“长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接着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平行四边形包括长方形,因为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长方形”;有人认为这样,有人认为那样,通过学生与学生的思辨互动,让学生明确各个图形间的隶属关系。同时相比较与传统的复习方法,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更能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并能及时改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可伸缩性,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学生在练习中思维更加缜密,角度更加开阔。如在教学《分数乘法》的“整理与复习”一课时,把数学课堂移到信息机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把概念进行总结整合,在电脑上绘制出不同的思维导图课件,很多学生还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极大地刺激了视觉感官,通过操作,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右脑发展,大大提高了思维能力。
总体来说,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够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