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数据汇总》听后反思
发表日期:2022/6/3 9:07:12 作者:杨梦 有1698位读者读过
本周是我们三年级组开展公开课,从其他三位教师的课中我收获良多。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生本教育。三位教师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每位老师的课件都对课堂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不是为用而用,而是真正让多媒体为课堂服务,直观形象的呈现了知识。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却可以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我自己上了《简单的数据汇总》,以及听了三位老师的这节课后,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有了以下几点想法:
让学生解决全班同学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这一问题。学生的想法各有不同,大体分成了两派,一部分学生跟课本上的想法相同,先分小组统计,再汇总全班的数据。而另一部分学生则直接统计全班同学每个月出生的人数,有的直接询问进行统计,有的通过举手的方式进行统计,再通过比较数据直接得出结论。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既然一部分学生能够用更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果再让他们先分小组统计,完成小组统计表,再汇总全班的数据,对于学生而言,突兀地用统计表来表示小组数据整理的结果是不是牵强了呢?那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呢?
基于此,我想先出示让学生解决三年级学生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这一问题。学生就不太会选择全年级举手这种方式直接进行直接进行统计,从而解决问题,而更多地会选择先按照班级进行分班调查,收集数据,再将各班级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这就让学生产生了分组统计的需求和学习的需求,从而使教学任务得以完成。而对于如何统计各个班级的数据,学生完全可以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方法多样化,不再拘泥于课本上的分组统计的方法,充分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目标也得以完成。
这样在设计的整个活动中,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引领,从处理全班的数据到三年级、全校的数据,再到全市乃至全国范围的数据,在数据范围逐步扩充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已有经验的迁移,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分组汇总”在处理大数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