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做中学>>研究计划>> >> 正文

做中学项目计划

发表日期:2008/1/13 8:38:04 作者:无 有3751位读者读过

“做中学”项目研究计划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一、项目背景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儿童和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倡导和推动中国“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是在了解国外科学教育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总结我国中、小学和幼儿科学教育取得的经验,吸收和借鉴国际科学教育的先进观念和教育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二、学校现状评述

2007年3月,我校有幸参加“做中学”南京市项目实验学校的申报。“做中学”项目级别很高,学校对此项目很重视,安排专人专项负责,成立项目研究小组,对项目小组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由于我校起步较晚,项目组成员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以及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座落于闻名中外的“湖熟文化”的发祥地——湖熟镇,是一所历史悠久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南京市实验小学、南京市教师基本功训练先进集体、南京市绿色学校,南京市示范学校、江宁区先进学校、江宁区教科研先进集体等,还被中国考试专业委员会列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课题研究单位”;被联合国儿基会、国家教委基教司列为“学习标准和质量监测项目学校”。

三、项目拟定的研究重点目标与主要内容  

研究重点目标:通过“做中学”项目的实施,小学阶段的儿童能有机会亲历探究科学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儿童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使儿童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做中学”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科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有序、系统的专项理论学习、研究以及有效的创造性教育实践,提升学校科学教育的品位。

主要内容:

(1)“做中学”课堂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

(2)“做中学”课堂中如何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3)“做中学”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的研究。

(4)“做中学”中“记录本”的使用研究

(5)科学课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研究。

(6)“做中学”课堂中科学评价的研究

三、项目研究的准则

“做中学”科学教育是以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育为切入点,进而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进行改革的实验,可以结合科学课程的实施和各类丰富多彩的课内外科技活动进行。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应遵循科学求知活动的规范要求和儿童学习、认知规律。

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应遵循以下准则:

1、面向每一个儿童、尊重儿童间的差异。

2、为儿童终身的学习,更为儿童学会生活奠定基础。

3、教学案例应来源于生活,从周围取材。

4、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发现过程。

5、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6、采用激励性评价。

7、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进行科学教育。

8、充分动员社区、家庭和大学生志愿者的力量,支持科学教育。

9、通过现代化的互联网络增进国内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项目研究小组成员及基本情况

姓  名

年龄(岁)

专业技术职    称

从事科学(自然)教学年限

小组分工

备      注

李继荣

54

小学高级

多   年

方法策略指导

区科学(自然)学科带头人(满三届)

蒋正亮

44

小学高级

多   年

常规指导、后勤支持

学校行政(科学科技)

李  强

29

小学一级

9  年

理论研究、项目具体实施

区科学(自然)学科青年教学标兵

杨  铭

26

小学一级

2  年

项目具体实施

区科学(自然)学科青年骨干发展班学员

五、项目进程(该进程循环进行)

1、 学习准备阶段:典型案例分析、参加教师培训。包括:组织深入研究、学习“做中学”年有关资料,搜集并分析目前科学教育中已有的好的案例,揭示项目的研究本质,提高实验教师认识上的转化。支持教师参加培训。

2、实际构建阶段:教师设计主题、案例。以教师为主体,同时邀请专家帮助实验教师运用项目的基本原理和规则,探讨和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思考符合该项目的教学策略,选择教学主题,构建新的教学案例。在网络中与别校学习交流。

3、行动创作阶段:实验

抓好实验的过程研究,实验教师到实践中尝试,体会新认识和新构想,同时不断创造新的案例。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变化,从学生的反映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案例。

4、判断概括阶段:实验分析及时挖掘实验中获得的经验,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提高,以此不断调整和提高对项目的认识。对结果进行分析。

五、 项目研究的具体操作

1、学习研究项目的理念

由李强老师介绍项目的具体情况,学习项目的有关资料,吃透项目的精神,统一认识。搜集并分析一些小学科学教育中已有的好的案例,揭示项目的研究本质,提高教师认识上的转化。通过参加市、区级项目培训,提高教师对项目的认识及实际操作能力,不断交流,促进提高与发展。

2、寻求各个方面的支持

1借助市、区教研部门和农业大学的力量,聘请一批科学工作者为我校项目"校外辅导员",定期与实验教师研究、讨论项目的主题、案例等,尤其是在科学概念上予以指导。

2网络的支持。建立学校"做中学"网站,并与"汉博少儿科学网"链接,定期更换内容,及时反映学校项目开展的动态。用好网络,与其他各实验学校进行交流。

3、从课程入手实施项目

项目的开始阶段,我们选择从科学课实验入手。学校抽调两名年轻教师(李强、杨铭)任项目的实验教师,学校设计并装修一间科学教育的活动室。重点在科学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的设计、师生间的关系、科学与语言、科学与品德、学习与合作、科学的评价等几方面进行研究。

此外,还需在项目与科普活动相结合、项目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项目与社区活动相结合等方面进行研究。

4、实验记录本

在项目实验中,尝试使用科学活动记录本,记录探究的过程,强调学生活动的全过程,思维的过程。

5、教室配置方面:

学校装修了一间科学活动室,取名为"风车教室",希望学生们能在科学活动中充分动起来,并引用"风车娃娃"作为学校科学教育的标志,同时学校还装修了一间标准的自然教室,为分班教学提供了方便。

6、教学方法方面:

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做学生的引导者、陪伴着,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灌输知识或是仅仅停留在按步骤完成一个实验。我们还增设了实验记录本,用孩子自己的语言记录实验的过程、记录思维的过程。

7、 评价体系方面: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一个综合的体系,他应该评价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评价学生包括科学兴趣、科学态度等多方面的科学品质。

六、 项目预期成果及反映形式

积累一批优秀的案例;

积累一批学生作品和实验记录本

有“做中学”论文或案例发表、获奖。

七、 项目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7年8月——2008年1月 

1、成立项目小组,制定 “做中学”科学教育工作计划,明确任务与职责。

2、进行初步的尝试,尝试设计案例,做好经验的积累。

3、聘请教育专家和项目"校外辅导员"来校指导。

4、制定教师学习培训计划,建立稳定实验教师队伍。

5、学习做中学教育理论,安排人员参加南京市项目培训,进一步学习项目理念。

第二阶段:2008年2月——2009年1月  

1、总结第一阶段经验,组织开展进一步的深化实验。

2、进一步完善实验工作计划和教师学习培训计划。

3、逐步建立研究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

4、设计案例并进行实验,整理一些成功的案例。

3、安排人员到南京做中学做的好的学校学习。

4、不断充实项目研究队伍,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积累实验经验。积极利用“做中学”科学教育计划各级网站进行学习。

5、聘请项目"校外辅导员"来校指导。

第三阶段:2009年2月——2009年12月

1、建立学校"做中学"网站,并与"汉博"网等网站链接。

2、总结实验经验,修改案例。

3、继续安排人员参加培训与交流,学习其他学校的经验,再进行实验,不断提高。

4、积极开发本土化的课程资源,完善案例,产生一批“做中学”科学教育优秀案例和工具包,和兄弟学校逐步建立地区资源中心。

5、学习其他小学实验经验,形成适合本校的“做中学”科学教育的理论框架和方法策略。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做中学”项目工作小组

2007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