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22/9/27 15:30:55 作者:姬荣荣 有3755位读者读过
《司马光》听课反思
《司马光》是杨老师所执教的公开课,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听课之后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借助插图、注释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瓮”这个字时,杨老师出示两张图片,让学生来选一选哪一个是“瓮”,有的同学通过插图,有的同学关注到了注释,很快就选出了正确的答案。而理解“击瓮”和“登瓮”时让做一做动作,联系生活经验,学生也很快就领会两个词语的意思。
2.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勇敢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杨老师将课文中人物的比较,并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
3.运用多种朗读方法,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中年级学习课文是要读写结合。尤其是朗读,要运用多种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朗读的乐趣。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并乐于学习。杨老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一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让学生去掉拼音,读出节奏;三让学生配乐朗读,读出韵味和情感。在此过程中,更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4.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的最后,杨老师做了这样的设计:“你来配音我来演”,一位同学做配音演员,一位看图模仿司马光的动作。低年级孩子爱动,爱表现,孩子们在表演中比较轻松愉快地、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故事内容,对课文的理解显得水到渠成。
杨老师执教的《司马光》,结构严谨,课堂生动有趣,学生积极性高,让我对古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