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樊颖>> >> 正文

《搭石》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22/9/28 13:16:17 作者:樊颖 有1603位读者读过

《搭石》一文意境优美,语言朴实,浓郁的山村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字里行间也透露着浓浓的思乡之情。课文借默默无闻的搭石,歌颂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本节课通过阅读文本,提高阅读速度,了解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让同学们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和赞搭石的一幅幅画面中,体会乡亲们纯朴美好和为他人着想的情感,感受村民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馨画面,让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和感受美。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解构文本,明确目标。

《搭石》是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语言清新,画面优美。它向读者展示了北方山村的美好景色以及山村百姓的自然淳朴。这篇文章之所以被选入教材,刘章的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画面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美,深深地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后人的灵魂。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通过阅读课文,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和总结阅读方法;二是从描写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体会到村民们的心灵美;三是学习作者从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美和感受美。

阅读是学习语言的一种本领。语文教学要读就是基本手段,阅读促进理解、促进感悟、习得语感。读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课堂上教师要给足时间和空间,读出作者的思想情感,读进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一出一进,就是学生习得语言的途径,发展语言的方法,积累语言的手段。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小学高段默读的速度要达到每分钟不少于300字。那么我们怎样做到既读懂,又读得快,还能读得多呢?

关注单元阅读提示,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在交流如何用较快速度阅读时发现学生不仅关注本课的阅读提示,也关注到了语文园地,因此提出的策略较多。《搭石》这一课所在单元的主题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语文素养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这篇课文教学时,我是让学生找到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然后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记下阅读的时间,并理清课文的脉络:说搭石、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本节课阅读教学要达到以下几点:一是强化学生阅读速度意识,让学生了解提升阅读速度的一般方法;二是这篇精读课文既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也要达成理解课文内容的目标;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阅读速度进行前后对照,体验阅读速度的成就感;引导学生阅读《地道战》片段,有意识地实践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二、知悉学情,贴近背景。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可以查资料了解有关文和作者的信息,能够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按照不同要求,逐步提升阅读速度,掌握阅读方法。一是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交流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二是细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美好的情感。注意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把“提高阅读的速度”的指导和运用贯穿其中。

我们再来了解作者刘章,他是河北省兴隆县人,当代著名诗人,一级作家。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被誉为“农民诗人”。著有诗集《燕山春》《南国行》《北山恋》等。1977年年底,刘章当时在河北石家庄工作。当他见到城市中的人们坐公交车时拥挤,过马路时无序,便想到家乡那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当他见到马路上有砖头或树枝,人们宁可绕着走,也不弯腰拾起的时候,他又想到暴雨过后山里人自觉摆搭石的情景。在作者刘章看来,山村的搭石有用、有美、有情。于是1980年2月写下了这篇美文《搭石》,通过搭石展示家乡人们勤劳善良、无私奉献、互助礼让的美德。

因此此文还有更深一层的内涵,那就是对现实社会不和谐现象的恻隐呼吁,通对比更能够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和谐画面的珍贵,进一步体会乡下人家美好生活的淳朴善良与人际和谐。

二、走近刘章,认识搭石。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欣赏了几张我在作者刘章老家行走搭石的几张照片。一张是绿荫掩映下山村小溪的美图,一张是我乘坐竹筏过小河的照片,一张是我走小溪中搭石的画面,还有一张是作者刘章在老家村口的塑像。接着让学生朗读诗人刘章的《山行》:“秋日寻诗去,山深石径斜。独行无向导,一路问黄花。”

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提示学生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地读,不分心,不被干扰;读中遇到不太理解的地方,学习猜读和跳读,不要回读。然后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了解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读完后,教师出示阅读检测题目:

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搭石是人工建造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间隔铺成的。( )

2.每到夏季,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

3.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两个人走搭石,让对方先走。( )

4.家乡的村民勤劳友善,这是一个和谐美好的小村庄。( )

二、完成下列句子的填空。

搭石是(     )。搭石的作用是(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       )。

课文围绕“搭石”,主要写了人们(  )搭石、(  )搭石的情景。搭石不仅联结着故乡的(      ),也联结着乡亲们(       )。

三、阅读讨论,汇报收获。
      本课作为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课,重在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基本阅读习惯。学习提示有两点要求:一是“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示学生阅读时要有意识地提高速度,同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检测自己阅读效果。二是“集中注意力”和“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集中注意力”是最基本的阅读习惯,指的是阅读的时候不分心,不走神;“不要回读”意思是学生遇到不懂的词句往往会回读,回读的次数越多,阅读速度也就越慢。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列出了四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分别是:
1.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

2.带着问题读也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

3.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词句,才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4.俗话说:“熟读生巧”,让我们不断练习,努力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
四、欣赏画面,语言实践。
《搭石》这篇文章的确文质兼美,当我们朗读课文时,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秋高气爽,山溪涨水,村民精心挑选搭石,摆放在小溪中;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直到摆放平稳,踏实后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对面走搭石,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下身子,背负老人过小溪……

课文的第三段是本文最精彩的文字,也是最美的画面。“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我让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边读边思考:这些文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学生通过朗读和交流体会,这段文字不仅可以品味出动作美、音乐美、画面美,而且富有浓郁的情感美和礼貌善良的心灵美。
接下来让学生观察这一段文字的写法,它分为两部分,前面是人们走搭石的情境,后面是对这个场景的画面描述。为了落实本单元的“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语文要素,我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仿写课文这一段话,用上“某位村民走搭石+画面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走搭石的村民可以是幼儿园小朋友,可以是小学生,可以是青少年,也可以是农民伯伯,也可以是老爷爷……

当然课堂中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小练笔写之前的要求不够明确,导致仿写效果不理想。另外《搭石》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就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不起眼的事物,来反映人物的美好品质,我们也可以引导孩子去发现美,用手中笔描绘生活中的美的人物,美的事物,这才是大语文的终极目的。

上课亦如修炼内心,只有保持一颗安静纯粹的内心,才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智慧,语文课堂才能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才能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我们的孩子才能品味到语言溢出的芳香,才能领略到大语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