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杨佳>> >> 正文

“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质

发表日期:2022/10/4 14:42:13 作者:杨佳 有743位读者读过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于新课改具有重要的意义,“双减”既能够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也能够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于学生而言,作业的负担的减少意味着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自主知识的整理与归纳,也可以利用空余的时间进行兴趣爱好的培养和休息,学生不用熬夜很晚写作业,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昏昏欲睡。对于家长而言,也是一件好事情。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缩减,遏制了家长加压在学生身上的竞争、攀比等行为,使得“别的孩子都在补课,我的孩子不补就会比不过别人的小孩”的心理减少,亲子时间增加,家庭幸福氛围浓厚。

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作业方式过度的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孩子的综合素养的培养。通过传统作业方式训练出来的孩子,他的做题、考试能力很强,但他对于知识点的联结、从书本到实践的运用能力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作业的布置其实也是一门学问,经常会说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简单却不断重复的抄写作业,确实能帮助孩子记忆知识点,但同时也会慢慢地磨灭掉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从一个主动学习者变成一个被动接纳者,这显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1.     作业内容设置超标

作业的设置应当围绕教学目标,但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常常会设置一些超纲的题目。如语文生字教学中有一类字和二类字的区别,课标对于一类字的要求是会认会写,对于二类字的要求是会认,很多教师会自行拔高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将二类字当成一类字进行教学,在布置作业时,也会让学生将二类字当成一类字一样,进行抄写组词,在一类字和二类字上花费的时间一样,没有侧重,也是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二年级上学期,小朋友刚刚开始接触写话,在写话格式、标点符号掌握的还不熟练时,教师就会布置让孩子去写一篇写话,要求孩子细致地描写主人公一个小动物,这也是作业设置超标的体现。低学段的学生对于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书屋,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重点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教师不应该去局限于孩子的想法,控制孩子手中的笔,让学生去做到“我笔写我心”。

2.     作业类型重复单一

提到作业可能大部分人都会想到书面作业,如抄写、习题等,教师往往在布置作业时也是将重点放在了书写上,对于部分老师而言,作业就是写,写就是作业,所以我们很少能看见在语文学习中会有游戏类的作业、制作类作业、绘画类作业等。单一且重复的作业类型会在日复一日中消耗掉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让孩子在学习中感觉到疲惫。

教师最常见的作业布置就是抄写二类字,在教师授课结束之后,都会布置学生去抄写二类字以达到巩固的目的。长此以往,学生在上课前就已经猜到今晚的作业是什么,会在老师还没有进行授课的情况下提前抄写,教师的本意是教授完生字让学生去重复练写,达到记忆笔顺、关键笔画等目的。学生提前完成的练字内容不一定能注意到教师上课所讲的书写细节,作业对学生而言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3.     作业评价缺乏情感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都应当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鼓励性、指导性、发展性的批语,一方面恰当的作业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作业评价也是加强师生关系的有效方式。当前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都是打等地,写日期,直接且明确。在教学写话的时候发现,拿到有评语批注的学生会比没有评语批注的学生更加兴奋,在他们看来,教师写了评语就意味着有认真查看过他们的作业,真诚地为他们作业提出了建议,教师的简单一句评价对于学生而言,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自信心的钥匙。

 

二、改进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方法

1.作业体现孩子个性

学生是差异性的个体,孔子也曾说过“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每个孩子对于知识的接收程度是不同的,因此作业的设置也要针对不同的孩子进行设计。如果教师当天布置的是抄写生字的任务,那么对于后进生而言,确实是合适的作业,后进生需要掌握好基础,但对于一些本身课堂上就已经掌握练写的学生而言,课后再去练写,就是浪费时间了,所以针对于班级中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也该有所侧重。

就拿生字教学来举例,可以将其分为几个层次,最基础的就是抄写、练写,让学生能够通过练写达到不写错字,注意笔顺和关键笔画的目的;接着就可以在会写的基础上,让学生去了解词语的意思,试着造句,将一个词变成一句完整的话;最后可以让孩子编一个小故事,在故事中,运用到这个句子。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求学生写三项作业,而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一项作业去完成。一方面学生有了自主选择权,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也有不同类型的练习。

2.     作业形式多样化

孩子会感觉到作业负担大,有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孩子每天完成的语文作业都是书面作业,长时间坐在板凳上,手要保持着握笔姿势,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对于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也会磨灭。教师如何布置作业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还能保证有所质量,成为教者们一直研究的问题。个人认为改变作业形式,可以成为教育教学者探索的一个方面。爱玩爱动一直是孩子们的天性,语文作业的设计就可以利用孩子们爱玩的心理。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让学生回家围绕课文去绘制一幅连环画;在《曹冲称象》一课中,可以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做一做曹冲称象的过程;在《静夜思》一课中,可以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古诗,来一场飞花令。

作业的形式除了书面作业还有口头、电子等,除了单一的抄写,还有制作类、绘画类、游戏类、实验类、批注类、观察类等。教师在作业布置时,可以让学生在娱乐中喜欢语文、在操作中运用语文、在探究中感悟语文、在创造中欣赏语文。

3.作业贴近生活

    语文课程结构以生活为基础,作业设置也应当以生活为基础,如识字写字的练习,则可以放在日常的对话中;写话可以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对于感兴趣的的内容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

4.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双减”政策的出台,学生的作业负担减少了,意味着更少的的作业要有更高的质量,作业不再是以量取胜,作业不是越多越好,教师开始思索如何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精力能够得到知识最大程度上的复习,比如抄生字这一项,教师可以对生字进行一番筛选,笔画少的字就少抄一点,注重区分笔画的偏旁部首,而再是用一套标准去规定所有的二类字。作业的布置要经过老师的慎重考虑,甚至在布置作业之前,教师最好能提前做一遍,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的题目。

 

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孩子作业负担,但并不代表孩子从此没有负担,荀子说过学无止境,没有谁天生就是什么都懂,一切的认知都需要后天的努力,“双减”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的学习,对于教师而言也并不意味着放开对孩子的教育,不管孩子。相反,“双减”实际上是对教师的一项挑战,看看教师是不是真的站在引导者的角度引领孩子去学习,力求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变为主动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