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穆明月>> >> 正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发表日期:2022/10/22 15:35:43 作者:穆明月 有561位读者读过

一、传统教育的缺陷

首先传统的教育大多是站本学科式的教育,教师直接将知识全部灌输到学生的脑海里,这使得这些知识是死的,学生缺少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缺少了自己的想法,一味的接受,很少思考为什么,从而使得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其次传统课堂上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主要就是通过教师讲教材,学生听,教学过程单一,教学评价单一,只通过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好坏,这样是是片面的,现代社会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后传统的教学课堂对于讨论环节很是缺少,这样导致学生缺乏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教学生如何做,而在于教育学生为何这样做,让学生自主思考,不仅仅要教知识,更是在教做人。

“互动课堂”教育模式,基于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互动,在互动中学习,增强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互动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够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于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始崭露头角。但是毕竟这是新时代的产物,现在难免会有很多的不足。第一就是会存在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课堂是所有学生的课堂,一个课堂四十几个学生,肯定会有部分学生走神,或者做小动作,无法集中注意力,这就导致教师和这些学生的互动频率会降低,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时间就不会多,这样的互动课堂就不够完美。

2、互动的有效性不够高

教师的互动不仅仅限于口头上的一言一答,不同的学生对于语言表达的理解是不同的,有些人理解能力高,他们很好的理解老师讲的知识,但是有些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好,他们对于老师的表达,理解的不够充分,这就导致了教师对于那部分学生的互动的有效性完全不够好。

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强

学生是活泼好动的,他们的注意力往往很短暂,所以他们对于学生的兴趣是不够的,他们的学习大多都是靠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得来的,他们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随着学习的深入,就是出现一种情况,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很高的兴趣,因为他们通过解开一道题或者回答对一个问题后,有一个很好的成就感,所以他们就喜欢课堂上的互动,他们觉得这是彰显他们能力的一个机会和平台,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解不开题目,回答不上来问题所以内心变得害怕学习,甚至讨厌学习,他们对于课堂的互动都是被动的参与,“挤牙膏”式的回答。不能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中去。

4、教书互动教学情境设计能力不足

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教学可能会存在无法提供与知识点很好匹配的情境,教学情境缺少感染力,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去。一个不匹配的情境不仅仅会无法将不集中的学生投入到课堂中,还有可能会扰乱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就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只能机械化的接受知识,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如何创建更好的创建互动课堂

1、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堂表达能力

数学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学科,所有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易于理解,首先就是要要求教师本身要具备一定的课堂表达能力。课堂表达能力需要教师要深入理解并且运用教材,并且具有一定的课堂组织能力,抓住课程内容中的重点,把教学的理论知识更好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可以通过现代化教学工具比如多媒体,将知识更加生动的呈现出来,易于学生理解。

2、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都是小孩子,要想和小孩子有话题那一定就是游戏,所以互动课堂的主体就是将数学和游戏结合到一起,比如“对口令”的游戏,在教学生学习乘法口诀时,可以和他们做这个“对口令”的游戏,老师提出口令2乘3得几,让学生来答,只有答对口令才会让你进入下一关,从易到难,难度增加,比一比谁闯的关数多。通过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还增加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3、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课堂不仅仅是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独立自主的学习。课堂上教授知识只是一部分,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信息识别能力,明辨是非能力,处理问题能力,自我反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的专注力不够,容易被周围新鲜的事物转移注意力,而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能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能够更好的跟随老师的步伐,跟上老师的节奏去和老师互动。而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就需要教师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做出一个具体的要求。让学生遵守行为准则,规范自身的行为,比如打草稿,列竖式,敢于探索和质疑的习惯。俗话说的好“模范比教训更具有力量”,教师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可以更好的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教师需要多多关注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明的个体,他们是独特的,我们要尽可能的关注他们,了解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尽可能的表扬他们,给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有成就感,让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这样他们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家长积极配合,秉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原则,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好习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4、教师需要一定的情境创设能力

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和课堂氛围是教学内容更好开展的前提。教师可以利用工具,故事等手段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学本身是枯燥的,而将枯燥的知识和生动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难懂的知识点,还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比如在学习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或者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认识我们生活中的图形,结合学生的感官认知,和教师的描述,让学生可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可以将数学中枯燥的概念和数字变成一个个的情境,由此可以在情境中加深学生的认识,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小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需要一定的直观感受做支撑,创设情境就可以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也会有数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益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的方法,打开学习的思路,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习更加易于接受。

四、结语

小学数学是数学的启蒙阶段,这时候的学生像一张白纸,是最好雕刻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感,空间想象感等。在课堂上需要和学生多互动,让学生多多参与到课堂上来,不能让学生角色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要以多姿多彩的课堂互动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打消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感。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培养,要养成以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