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去流浪——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发表日期:2022/10/25 22:00:00 作者:诸元臻 有585位读者读过
第一次接触三毛,便是在《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
这本书是三毛多篇随笔的合集。三毛用生动的笔调描述了她和丈夫荷西来到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和所见所闻。大多的文章口吻非常幽默轻松,想必是她一生珍藏的回忆。而那少数的沉重,也一定在记忆里占据着重要位置,在沉寂的夜里,一同闪闪发光。
撒哈拉的故事,故事这两个字,余韵悠长。是啊!在我看来,或喜或悲,都是美丽的;甜美或苦涩,也都是温暖。所有的故事里我最喜欢的,还是《哑奴》。
哑奴没有名字,是一个黑人奴隶,他有很好的手艺,却因为自己的血统食不饱、穿不暖,受尽了当地人的白眼。尽管生活非常穷困,哑奴却一直没有丧失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因为他有一个幸福的家,他相信自己和家人的心灵还是自由的。家对每一个人都是快乐的源泉,也许正是家给了哑奴力量,才让他用手语传达出这样一句话:“我的身体虽是不自由的,但我的心是自由的。”虽然故事的结局并不完满——哑奴终是被卖掉。但是我却相信,不论身在哪里,哑奴不会停止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向往。哪一个奴隶主能禁锢一个黑人热情而自由的心灵呢?
故事里,三毛一直帮助哑奴,希望他能重获自由,并没有因为哑奴的身份而像当地人那样落井下石,这给了我很大的感动。不单单是因为三毛的善良,我更愿意相信,三毛懂得哑奴的想法,甚至与哑奴惺惺相惜。就像三毛在书中说:“我并不喜欢有太重的社会负担,就是说,我现在最看重的是心灵的自由,只要做事不太离谱,就不多去想。”他们都是自由的人。
合上书,我一遍又一遍地想,三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三毛的身影……长头发,长麻布裙子,并不出挑但耐看的眉眼……
三毛的充满热情与正义的文字在脑海里不断拼贴。那个《结婚记》里与荷西相濡以沫的温柔的三毛;那个《沙漠中的饭店》里离开台湾的家来到撒哈拉沙漠的不羁的三毛;那个《白手成家》中把房子布置得很有情调的居家的三毛;那个《悬壶济世》中为撒哈拉威人排忧解难的善良的三毛……
是啊!她是好奇的孩子,是热爱艺术、生活的歌者,更是一个自由的人。
读完所有的故事,我已经彻底地被三毛的艺术气质感染了。我终于明白了她为什么说自己喜欢异乡,在安逸的环境又怎能束缚一颗自由的心灵呢?“让我们去流浪吧!”三毛说。
耳畔又似乎响起一阵飘渺的歌声。是她在唱——“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那些梦想!为了那些青春的盛宴和无拘无束的心,为了如此多娇鲜活的生命,我们本应该这样自由、充实、充满希望地度过一生的。没有遗憾。
让我们放飞自己自由的心灵,扬起微笑的脸庞乐观地面对生活。
我们一起去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