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意义
发表日期:2022/11/6 11:27:49 作者:任一凡 有2207位读者读过
“双减”政策的出台,给学生营造了较好的学习氛围与条件,但是“双减”不仅仅是一项政策,更是一项需要学校、学生以及家庭共同努力的任务,作为教育工作人员更应该大力支持,从改变观念做起。因此,充分理解“双减”政策的内涵,打造高效小学语文课堂,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自从今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双减负”的时候,许多老师都觉得非常的疲惫,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备课、上课、做功课,从早上到晚上,但收效甚微。由于很多小学语文老师未能在教育方式和方式上改进以往数十年一成不变的传统工作。要想转变这种局面,改善教育的效果,就必须让老师不再以提问式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将教室还给他们。让孩子们自己积极地学习,并进行探索。为此,我们必须对当前的小学语言教育状况作一全面的剖析和认真的研究,并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使我国的小学语言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深入到教室,贴近教学,在探究中发展,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增效减负”,做到“高质量、低负重”,让我们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就当前而言,小学语文课堂的质量不高,教学氛围也不够浓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发挥出来,并且很少有学生积极地提出或解答课堂上的疑问,这一状况不但影响了整体教学效率,也对小学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和质量有很大影响,这样就失去了教育的作用。在“双减”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授的授课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求培育优秀的教师人才,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因此,探讨“双减”环境下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和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在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增长的大环境下,教育改革已经是不可避免。“双减”政策的提出更加确定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能够在提升课堂质量的同时更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全面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