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意义
发表日期:2022/11/23 18:18:39 作者:陶慧 有1322位读者读过
国学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意义
(一)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从小耳熟能详的故事如《孟母三迁》《黄香温席》等都出自传统的国学文化,里面包含了孝、悌、谨、信等道理。正是因为蕴含着这些道理,所以学习经典国学,对同学们的德行有着良好的教化意义。儿童时期是孩子的关键期,培养孩子纯正善良无邪的品质,教导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是不可缺少的教育,而经典国学教育则是这一方面的有力补充。例如蒙学经典《弟子规》以七个段落为主中心来讲学分为:“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教导学生学贵立志,学贵力行,以“敬德学文,知行合一”为学习宗旨,让学生学习圣贤,立志圣贤。学习《弟子规》后,能让孩子懂孝顺,友爱,讲信用,有爱心,提高自信等多方面。比如“事虽小,勿擅为““出必告、反必面”“凡出言,信为先”等,这些都是古人们智慧的结晶、都是其自身经验的总结。同学们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接触学习,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做一个对社会有益处、对他人有帮助的人。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学习诵读国学经典,既能够提升语文课内课外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也能将学生“学”与“德”的培养良好的贯穿在一起,增进其全面发展。在我们的语文教材里包含了古诗词、成语故事、经典古文、名著等非常丰富的国学经典作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典知识,同时语言表达力、专注力得以提升,人文素养也得以培养。老师在现下的小学语文讲授中,应合理地运用国学经典如《弟子规》《唐诗宋词》等书籍,和课堂融会贯通,进行有益补充。如此方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大语文素养。国学经典对于学生审美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运用、文化传承等优良素养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2]。因而,展开国学经典教育可实现传统文化与关键素养的密切契合,促进学生多方面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提升学习兴趣、开阔眼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让语文学习更有吸引力。五千年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值得每一位学生去学习、去汲取精粹。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国学教育,使他们在国学经典的学习中感受到人文情怀,开阔同学们的视野,使同学们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3]。例如《三字经》包含了从夏商周到宋元明清的历史学习,介绍了四书五经等优秀的国学书籍,讲解了“文中子及老庄”的优秀名人故事。通过对《三字经》的接触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其文化知识的同时,亦能开阔其眼界。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如何将语文教学与经典国学相结合是语文教学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需要不断为之进行研究探索。将语文与国学经典内容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注力、表达力,开拓眼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因此,在后期的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国学经典对于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价值。深挖教学设计,优化备课内容,不拘泥于常规,创新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语文学习质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