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何倩>> >> 正文

新教师培训心得

发表日期:2022/11/29 19:10:25 作者:何倩 有423位读者读过

本周参加了见习期教师培训,受益匪浅。这是一场以三个不同年段课例展现朗读教学的主题培训,意在指导新教师们,小学阶段以朗读为重点,在朗读中完成语文目标的渗透,语言能力的提升。

刚开始在听三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非常不解,老师简单地引入后就开始示范朗读,三四页的童话课文,完全没有节选或删改,就这样用了整整十分钟给孩子们读完了全文。在我的印象里,《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经典童话,我们班上一年级的很多小朋友也能讲出这个故事,老师真的有必要在课堂上花这么多时间给孩子们全文朗读吗?这个问题的答案随着朗读的结束,我慢慢有了些头绪:老师越读到后面越哽咽,小女孩一次次燃起火柴燃起希望,又一次次看着火柴和温暖画面消失在眼前,伴随着音乐和富有感情地朗读,我又重新想起第一次听到这个童话时对小女孩的同情和难过。同时我还观察了孩子们的反应,孩子们一开始在台上上公开课还有些拘束和紧张,但随着他们认真倾听,进入了童话世界后,每一个孩子脸上的表情都是惊人的一致,他们的心随着老师读出的情节而波动,小女孩在火光里看见圣诞大餐看见奶奶时,他们也露出开心的笑容;小女孩冻得倒在路边再也醒不过来时,他们小小的脸上出现了可以说是怅然若失的难过神情。、

这时老师相机问出,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女孩,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这个答案是那么自然,仿佛不需要思考。就算老师再追问她可怜在哪里,孩子们也能流利地回答出来,因为他们刚刚从小女孩的世界里出来,童话里的情节仿佛就发生在他们身边。这样的十分钟的朗读,让孩子们完全理解了课文中的感情,对比十分钟的分析情节寻找人物性格等呆板的教学方式,朗读确是一个又“省力”效果又好的教学方法。

但“省力”二字是需要加双引号的,因为不能带领学生体会课文意境的朗读是读而无效只能浪费课堂时间的。朗读教学往往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把我们已经理解的感情,用课文的形式读出来传递给学生,力求通过朗读让孩子心里萌发出此类情感,而不是通过分析等方式把陌生的情感强加在学生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