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杨佳>> >> 正文

听课《母鸡》反思

发表日期:2022/11/15 21:31:32 作者:杨佳 有428位读者读过

每一次的听课都是一场学习,今天也是很有幸的听了“春华杯”展示课——郑楠老师的《母鸡》一课,将她的课堂对比我的课堂,从中获得了不小的收获:

 

一、将课堂留给学生

 

回顾自己的听课笔记时,看到笔记上满满的“学生说”,这才意识到原来在这堂课中,说话最多的不是老师而是学生,教师真正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读,让学生思,让学生论。这是我很想学习的一点,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道理其实都清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总是会不知不觉将课堂变成老师的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思维逻辑的训练,只知道拿笔去记老师说出的答案。我们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低层次的课堂是教答案,高层次的课堂是教方法。看到郑老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引导游刃有余,时间把握的恰到好处,透过一堂课可以感受到老师在准备这堂课时花费的功夫。特别是“双减”时,教师应当秉着“应教尽教”的理念开展教学,给足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会,建立起学生与知识世界的联结。对老师而言,教师就必须要精细把握课堂内容,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设计教学。

 

二、教师语言精练,提问清晰明了

 

在郑老师上课时,我将重点放在了她的问题设计上,我发现郑老师的问题设计都是精准,一击即中的,在这种清晰明了的问题下,孩子们的回答都在点子上,使得整个课堂整体来看环环相扣。比如说郑老师在问“作者对母鸡态度转变的原因”这个问题时,他给出了学习方法,提示了回答模板。她让孩子们对文章中的五到九段进行圈画,又给出“从(  )小节,看到( ),感受到( )”,所以在后续孩子们分享自己找到的答案时,一个个都井井有条,点名段落,读出句子,说出了感受。想到我让孩子们去找寻问题答案时,总是会有五花八门的答案反馈,总是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在回答时还有什么没说清楚,相比于后续补充孩子的答案,我觉得提前跟孩子们讲好答题方式会让这堂课的效果事半功倍。

 

三、师生合作性强

 

我是一名低年段的老师,低年段重视孩子的朗读,当我看到中年段的课堂时,我发现朗读在课堂中的分量丝毫没有减少。在郑老师的课堂上,有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指生读,还有师生合作共读。其中师生合作共读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一般来说,我在用到师生合作共读的方式时都是有对话的,一问一答。这次我听到了不一样的师生共读,在教师读前一句时,学生很自然的就接起后一句,特别是在梳理后面态度转变的句子时,学生读具体原因,教师读转变结果,多次合作朗读下来,整篇文章结构就变得清晰起来,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接受了这个知识点。

 

总的来说,在郑老师的课堂上学到了很多,有整体的课堂把控,有细节的教师指导,都给我将来的教育方法产生的影响,今后我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慢慢地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