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23/2/23 15:18:13 作者:王晓雅 有1771位读者读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内容,像千米这样大的单位学生无法像厘米或米这样直观感受。需要借助50米,100米的距离进行推算,形成对1千米的感觉,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对几千米几十千米甚至几百千米的概念,这显然是离不开学生的实际体验。因此在课前需要设计多种多样的距离体验,才能帮助学生推算1千米的长度。
作为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学生很难在课堂上进行具身体验,课堂中利用课前体验单,帮助学生建立了走40米、50米和100米的体验,并提炼深化到三个维度:走100米,用多长时间,走了多少步。这就为建立千米的表象搭建了参照物,使1千米的表象建立有据可依。量感的建立不仅要注意计量单位表象的建立,更是要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上不仅从三个维度为学生搭建了量感参照物,更是让学生有理有据的表达:你是怎么感觉出1000米的?利用画图、文字、算式等不同表征,来表达推理的过程,培养分类讨论,有序推理的能力,这就不仅为学生建立大单位量感提供的感知路径,学生更是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解决分析问题的经验。
在教授长度单位时,学生往往容易对毫米、厘米、分米、米建立较清晰具体的长度概念,因为这些长度的物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也可以引导学生比划出对应的长度,帮助其加强认知,而对千米的认识就有一定的难度,不仅需要需要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还要与空间位置相互联系起来。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认知,以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毫米、厘米、分米、米),以此为抓手,推出10个一米是十米,10个十米是百米,10个百米是千米,推测想象出1千米有多长。紧接着,就带领学生在学校操场走4圈(每圈250米),感受1千米有多长。因场地局限,学生仍不能感受1千米直线距离有多长,此时借用地图展示学生熟悉学校周边的1千米长度,帮助学生把1千米的有多长与生活中的空间实际位置建立联系,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学以致用,千米何时作单位合适?通过地图展示的实例,启发学生体会到用千米做长距离单位的优势,才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用这一知识。虽然已经下课,但测量这一知识的积累还在继续。为了巩固学生对1千米长度的认知,鼓励学生周末和家人一起走一走1千米,记录步数,为估测从家到校的距离做好准备。
长度单位概念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在以后的学习生活要继续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多估测自己所走的路程,建立一个正确的长度概念。学生开始比较倾向于用长度来推算长度,在几个关于几千米距离推算的练习当中设计的用时间推算距离的方式,他们也慢慢熟悉,能对常见的交通工具行驶1千米,所花费的时间有初步的感觉。在这节课当中,学生对于1千米的认识,有时间上、步数上和空间上的多种不同纬度的认识,以量推量的数学思维发展,还有学生提出能比较常见的交通工具的快慢来估算其他交通工具行驶的时间,用常见的距离来估测陌生的距离。可见学生的量感在本节课得到了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发展。量感的培养,不仅仅要关注基本单位的体验感悟,对像千米这样的“大单位”的量感发展更需要下功夫。千米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很长距离就用千米做单位,更要确实能够体会到千米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