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发表日期:2023/2/7 11:31:52 作者:时悦 有456位读者读过
如果说同学们的教室是用废弃电车车厢做成的,孩子们会喜欢吗?如果我们的校长能听一个刚入学的小女生讲四个小时的话,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校长呢?如果在我们的学校里,每个孩子都能选择自己的位置和学习内容,孩子们会是怎样的表情呢?每个孩子都希望有一所“巴学园”,有一个小林校长,有一群天真可爱的小伙伴。而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发生在一个叫小豆豆的孩子身上。小豆豆很幸运生活在“巴学园”,读到《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我们也很幸运。就像著名教育家徐国静所讲的:如果把《窗边的小豆豆》作为一面镜子,就会发现我们今天家庭和学校教育遇到所有困惑和痛苦的根源,也会发现我们成人自身的问题。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支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代表大使黑柳彻子。而作者所写的故事中的小豆豆也就是作者本人。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作为一名新教师,尤其是面对学校这些特殊的孩子,我更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目前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
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看过《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人相信都记得里边小豆豆去厕所掏钱包的事情:小豆豆为了找掉在厕所里的钱包,把厕所里所有的东西都掏了出来,小林校长见了,只说了一句话:记得干完后要把它们都放回去哦!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校长呢?在我们的印象里,如果有学生去厕所掏东西把校园搞得脏兮兮的,老师们肯定会严厉的批评学生,并制止。而小林校长并没有这样做,虽然最后小豆豆没有找到钱包,可她还是很快乐的,因为小林校长并没有批评她只是让她把脏物放回去。孩子有孩子的天性,有他们想做的事情。而我们现在的家长老师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计划生活学习,可是我们这样做究竟会扼杀多少孩子的天性呢?班级里有个女生很喜欢玩水,如果她生活在“巴学园”,小林校长肯定会让她玩个够,或许玩够之后孩子就不想去碰水了。可是我们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呢?我们禁止孩子去水池旁,在管不住孩子的时候,把教室的水阀关了。有时候我也在想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是为孩子好?或许这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
读过《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之后,我们在想我们有没有“巴学园”这样的学校呢?而我们能否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呢?或许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给孩子一个“巴学园”。但我们应该相信,会有一个“巴学园”属于我们的孩子,会有一个小林校长认真听你讲四个小时,会有一个老师蹲下身子听孩子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