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李祺>> >> 正文

自然教育

发表日期:2023/2/28 20:06:10 作者:李祺 有455位读者读过

“爱弥儿”是卢梭假设的一个教育对象的名字,卢梭通过“爱弥儿”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教育思想。如果说“苏菲”是智慧的意思,那么“爱弥”就是在教育上顺其天性的意思。在本书开篇第一章,卢梭便阐述了,他认为的“自然教育”的三个主要内容:一是自然的教育,即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也就是儿童具有的遗传素质、身心发展特点。二是人的教育,即儿童身边人,比如教师,父母的教育;三是事物的教育,周围环境对儿童的影响。而在卢梭看来,自然、人为、事物就像是三个老师,如果在孩子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这样的儿童,才算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

在《爱弥儿》一书中,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卢梭强调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他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

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因此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面对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年轻的家长们却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器乐、美术、舞蹈、英语等等占据了孩子童年的每一个角落,侵占了孩子们的玩耍的时间。朋友曾和我惊叹她的小表妹,每个周末都忙于各种兴趣班,只有中午才有休息。有次,她同情的问孩子累不累,那个小姑娘却说一点都不累,自己很喜欢这种感觉。我不知道这个回答是出于真心的还是什么,但若是出于真心喜欢这样的生活,我不知道该夸小姑娘一句懂事,还是该为她不知道什么才是自然的童年而感到悲哀。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亲朋聚会上一个个被起哄表演的孩子;我的小表妹尚未满月时,她的妈妈就已经给她计划好了以后要报的东西,对此我只能希望小姑娘能好好珍惜享受前面,短暂的没有约束的自在童年。或许你要说,如果这样那为什么会有兴趣班这个东西呢?而且大家的孩子都是这个样子的……但如今兴趣班渐渐偏离了其本来目的,字面意思,或者说家长们忽略了其名字的含义,兴趣本就是一个主动的词,谁的兴趣?孩子的兴趣。然而渐渐的,却变为了被动含义,孩子“被兴趣”,或者说成为了家长的兴趣。教育也渐渐陷入了一个怪圈,好像在培养应付考试的机器,而非是一个个独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