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孙欢欢>> >> 正文

先秦诸子兴盛的原因

发表日期:2023/2/9 17:09:27 作者:孙欢欢 有623位读者读过

试析先秦诸子兴盛的原因

先秦诸子兴盛的原因,从古至今,有许多学者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观点。总结的来看,较为有影响力的有庄子的“六经”班固观”说、刘安“救弊”冯友兰职业说钱穆的“孔门说侯外庐的经济说。可以笼统的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政治、经济文化,下面从这三个方面。并结合前人的观点进行分析,因为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将这些观点割裂开来去看待,他们并不是矛盾的。我们也不能将先秦诸子兴盛的原因简单的归结于某一个原因,一段时期的社会现象必然是在多个复杂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政治方面社会动荡,周王室衰微,各个王国纷争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分为三个原因来分析,第一,各国为了在斗争中取得霸权,争相征募贤才。虽然王国可能只是为了彰显自己是爱惜贤才的明君,只是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拥护。但也确实提高了这些学者的地位,使得人们有更多的言论自由,也为各家思想的发展营造了较好的环境第二社会秩序的变化,过去的思想体系不再具有不言自明的权威性此时混乱的社会犹如盘古开天地前的一片混沌,万物没有分化成,却已然在孕育着这个时期重新建立新的知识与思想对于世界的有效解释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第三,刘向父子提出“诸子出生于王”。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总结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法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守。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周王室衰微这些王或者是原本服务于贵族的人散落到民间,他们为了生活开始出卖知识,促成了私学的兴起,使其他阶层的人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些不同阶层的人由于经历不同代表的利益不同,立场不同,不同的人会出现不同的政治选择,加速了固有知识思想体系的分化。王国维说过:“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光焰,此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王先生也从政治社会方面对该问题做了解释。
    经济方面,生产力是一切发展的根本,铁器的广泛使用和耕的推广使社会的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城市繁荣,齐国临淄,“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踏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城市的繁荣反映了人们的精神状态,人们此时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的生理需求,精神世界的需求也逐渐强烈。其次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交通的发展交通发达使得各地的思想流传、发生碰撞,才有许多学者游历传学。
    文化方面,现存材料中最早尝试解释先秦诸子起源问题的是庄子的“六经”说。在《庄子天下》篇中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易》以道阴,《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或称而道之。而现在学者钱穆认为诸子之先河者为孔子”。孔子在当时融汇发展了理学,兴办私学,周游列国。“自此开平民讲学议政之风,相推相荡”以至民智大开,逐渐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无论是六经还是孔子我以为对诸子百家的兴盛都是有促进作用的。
    总之,人们对先秦诸子兴盛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但我认为归根结底就是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原因。这样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公元500年前后,在古希腊印度中国和以色列等地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并且形成了各自的传统。皆是因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到了一个必然要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也可以说是质变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