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郭鑫>> >> 正文

目睹家暴儿童的心理之伤

发表日期:2023/4/1 9:29:39 作者:郭鑫 有425位读者读过

近期,某学生被发现遭遇家庭暴力,引起了知情老师的愤慨。有关家庭暴力,影响到孩子的确实不在少数。比如,今年1月,网上就流传着一段视频,男子当着孩子的面殴打妻子头部,还将妻子推倒、压在沙发上;而个子小小的孩子,就在一旁哭喊。被打的妻子根本来不及护住头部,但还是推开了孩子,说“宝宝不要怕”。几年前,还曾有篇题为《9000万目睹家暴儿童:苦海中溺水的无助群体》的文章,刷屏过网络。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报告表明,世界各地每年有1.33亿至2.75亿儿童目睹家暴。而种种新闻、件件故事都告诉我们:即便拳头没有直接落在孩子身上,孩子也会因目睹而受到心理伤害。这些伤害,既有向内的,也就是让孩子自己痛苦的;也有向外的,即会影响孩子对其他人造成伤害;还有对关系的,目睹家暴,也会对孩子今后的人际关系造成影响。

目睹暴力,无疑是一种创伤经历。今年,曾有一起唐山市恶性暴力事件的视频广为流传,看完视频的许多女性都会在当晚不安、难受到失眠。成年人看到陌生人的视频尚且如此,何况孩子,何况他/她是现场目睹,何况发生暴力的是原本应该最亲近的人!

目睹家暴后,孩子可能会出现这些创伤后应激症状:

1.反复重现目睹家暴的经历。比如,总是梦到家庭暴力有关的情节,或者不由自主地想到家庭暴力的场景,并且会因此而痛苦,甚至产生生理上的不适,如头疼、恶心、呼吸不畅等。

2.持续性回避。这既包括对家暴相关刺激的回避,比如,不愿意经过甚至不愿意看到发生家庭暴力的地点,不愿意和别人聊这件事,严重者会有麻木的状态,也就是外表看起来似乎很平静、没什么事,实际上内心对什么都无动于衷、感觉不到兴趣;也包括对正常人际交往的回避,孩子可能不再愿意和其他儿童玩,而是自己躲在一边。

3.警觉水平提高。可能会出现容易发怒、易受惊吓、难以入睡的情况,这是因为暴力激活了身体的防御,让身体一直处 于戒备状态。

4.有家暴相关的负面认知。比如,认为世界是不安全、不可靠的,或者认为自己不够好、做错了事,才会遇到这样的事。

5.如果孩子年龄较小,还可能出现“退行”行为,指的是好像变得更小了,比如已经学会自主大小便的小朋友又出现频频尿裤子的情况。

而这些应激症状,也会给孩子的情绪带来负担,尤其是世界不安全、自己不够好的负面认知,会让孩子陷入抑郁情绪中。

长此以往,孩子的性格也会受到影响,曾有元分析研究显示,目睹家暴的孩子会表现得更自卑,心理伤害已经刻进了人格中。

总之,家暴的负面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不仅受害者本人会有心理阴影,目睹过家暴的孩子也会受到多方面的心理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