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熟小学二年级数学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第13次)
发表日期:2023/4/28 13:40:53 作者:穆明月 有376位读者读过
一、 备课时间:2023年5月25日
二、 备课地点:湖熟中心小学
三、 备课内容: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四、 参与教师:穆明月、姚翠霞、吴文静、茅成
五、 活动过程:
1、数学组老师集体备课《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老师上课,全体数学二年级教师听课(也欢迎其他数学教师参与);
3、二年级数学教师集中评课,再复备,供二年级其他数学教师上课参考。
六、 教材内容与学情分析
1、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八、集体备课初备稿
教学目标:
1、掌握数据收集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一种标准分类整理。
2.掌握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一、创设情境
提问: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你最喜欢参加什么活动?学生交流。
我们经常组织的活动有跳绳、踢毽子、投篮。同学们最喜欢哪一项活动?你有办法帮老师快速地了解到结果吗?
学生如果能举手回答,就听听他们的方法;如果没人举手,就告诉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帮老师想到一种快速了解结果的方法。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参观校园的一角。
二、教学新知
1、出示情境图。
提问: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生1:图中有老师和学生。
生2:他们有的做游戏,有的看书,有的下棋。
师:他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而且还非常有意义,我们大家在课后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提问:你想知道些什么?如果学生未能想到,教师可以先示范:我想知道老师比学生多多少人?然后学生思考交流。
指出: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他们的人数。 怎样才能知道图中的人数呢?引导: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
2、提问:你打算怎样分类?
指名说: (1)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
(2)可以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
(3)可以按性别分成两类;??
提问:你想怎样表示人数呢?学生回答:可以画“√”表示;可以用“Ο”表示;有一个人就画一个人??
下面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标准分一分,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类的结果。
展开活动。
3、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析结果。
(1)选择学生分类的结果,提问:从这里你能看出是按什么分类的吗?
生答:能(不能)。
师:首先要把分成的几类一一写出来(如果未写,指导学生将分类的情况写清楚。)。
提问:现在,你能清楚地知道各有多少人吗?学生根据出示的结果逐一回答。
(2)出示其他的分类结果,指名说说从中知道些什么?
(3)将几种分类的结果放在一起,小组交流:你还知道些什么?
生1:老师和学生一共有15人;
生2:老师比学生少9人;
生3:做游戏的人最多,下棋的人最少;
生4:看书、下棋和做游戏的一共有15人。??
(4)师:这些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你能掌握吗?
提问:你认为分类整理时最关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最关键的是确定分类标准。(板书:分类标准)
三、全课小结
小结:通过分类整理,可以获得多方面的信息,用自己的方法将结果表示出来,这就经历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八、复备建议
姚翠霞老师建议:组织学生讨论调查了本组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切实感受通过调查获得数据的方法,激发他们参与调查的积极性,由一个人报小组里每个同学的情况,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记录数据的过程中来,使学生对收集并记录数据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更深刻的体验。
吴文静老师建议:组织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不同方法,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对不同数据的比较中,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体验数据分析的过程,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茅成老师建议:没有规定调查的项目,也没有提示具体调查的方法,活动更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决策和推断的过程,体会数据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增强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
九、集体备课复备稿
教学目标:
1掌握数据收集的过程
2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数据整理的方法
3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4通过以汶川地震为知识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一种标准分类整理。
2.掌握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一、创设情境
提问: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你最喜欢参加什么活动?学生交流。
我们经常组织的活动有跳绳、踢毽子、投篮。同学们最喜欢哪一项活动?你有办法帮老师快速地了解到结果吗?
学生如果能举手回答,就听听他们的方法;如果没人举手,就告诉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帮老师想到一种快速了解结果的方法。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参观校园的一角。
二、教学新知
1、出示情境图。
提问: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生1:图中有老师和学生。
生2:他们有的做游戏,有的看书,有的下棋。
师:他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而且还非常有意义,我们大家在课后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提问:你想知道些什么?如果学生未能想到,教师可以先示范:我想知道老师比学生多多少人?然后学生思考交流。
指出: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他们的人数。 怎样才能知道图中的人数呢?引导: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
2、提问:你打算怎样分类?
指名说: (1)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
(2)可以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
(3)可以按性别分成两类;??
提问:你想怎样表示人数呢?学生回答:可以画“√”表示;可以用“Ο”表示;有一个人就画一个人??
下面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标准分一分,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类的结果。
展开活动。
3、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析结果。
(1)选择学生分类的结果,提问:从这里你能看出是按什么分类的吗?
生答:能(不能)。
师:首先要把分成的几类一一写出来(如果未写,指导学生将分类的情况写清楚。)。
提问:现在,你能清楚地知道各有多少人吗?学生根据出示的结果逐一回答。
(2)出示其他的分类结果,指名说说从中知道些什么?
(3)将几种分类的结果放在一起,小组交流:你还知道些什么?
生1:老师和学生一共有15人;
生2:老师比学生少9人;
生3:做游戏的人最多,下棋的人最少;
生4:看书、下棋和做游戏的一共有15人。??
(4)师:这些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你能掌握吗?
提问:你认为分类整理时最关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最关键的是确定分类标准。(板书:分类标准)
4、回顾刚才的整理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学生交流:
(1)分类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
(2)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三、全课小结
小结:通过分类整理,可以获得多方面的信息,用自己的方法将结果表示出来,这就经历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需要分类整理,才能回答有关的问题。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九、备课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经历通过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要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整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收集数据时,一要通过现实的问题,引发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动机,二要通过讨论和交流,明确收集数据的方法,三要在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的前提下,注意选择便于操作的活动方式,使调查活动得以有序、有效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