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 >> 正文

怎样才是接纳自己?(一)

发表日期:2023/5/6 9:50:19 作者:郭鑫 有209位读者读过

之前准备心理赛课,选择了二年级上《我喜欢我自己》,当时有个想法,高年级,尤其是六年级,该怎么给他们上悦纳自我的心理课呢?怎么才能不流于口号,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够接受悦纳自我的思想呢?进一步,会想:

 

究竟什么才算是“接纳自己”呢?

认为自己有不足,希望改正,这是不是就不算接纳自己?

如果一味地追求接纳自己,会不会变得自我中心,不努力去争取更好的学校和成绩?

 

前段时间和学生谈话,有人提到一件事情:她因为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够努力、也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努力),导致成绩和人际交往没能取得如期的成果,因而郁郁不乐。

 

尽管从客观上来讲,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她的错,而是受限于年龄、认知、环境……再来一次,可能还是同样的结果。但她就是对此耿耿于怀。

 

我想,每个人应该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处理完一件事情之后,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原本的处理方式缺乏充分思考,只是当时急于去解决问题;

 

跟别人见面交流之后,回过头来审视,觉得自己说的话很不妥当,担心别人看不上自己,有了坏印象;

 

经常会不经意在脑海中浮现出过去的一些场景,内心响起批判和懊恼的声音……

 

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一种矛盾:“我认为我能做得很好”跟“我实际上没有做得很好”的矛盾。

 

在我们的这个“预测”里面,那个更加“优秀”的自己、能够取得理想结果的“自己”,真的存在吗?

 

它其实并不存在,只是我们对记忆和经历进行选择性的润色和修饰,所塑造出来的一个“理想自我”罢了。

 

但这个理想自我,跟真实的自我是并不吻合的。真实的自我,可能会迷茫,会怠惰,会恐惧,会冲动,会对外界存在的限制和约束手足无措、一筹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