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它工作>>教师队伍>>教师主页>> >> 正文

求 异 求 变 求 活

发表日期:2008/1/11 14:05:48 作者:无 有1042位读者读过

求 异     求 变     求 活

——浅谈创新教育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姚孝毅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活动,创新教育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求异。即提倡答案结论的多维性,也就是不限制、不规定、不统一答案和结论。“三不”要求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二、求变。即讲究方法途径的多样性,也就是得出答案结论的方法途径不要统一,不必刻意追求那些不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训练。三、求活。即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创新教育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信息的多向交流。这三者之间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只有充分体现在学校全部教育活动中,才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发挥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活动,因此更应重视创新教育的落实,以至于把创新教育思想衍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益。那么创新教育下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把握哪些策略呢?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求异。即提倡答案结论的多维性。学科教学中,寻求“标准答案”,“正确结果”似乎是一种定势思维模式和僵化的操作程序。课堂上,为了使学生想的与教师心中所准备的答案一字不差,教师往往会不惜宝贵的课堂时间,竭尽“追问”之能事,直至“正确结论”的得出。这样的教学活动有何创新之意?完全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扼杀。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求异”呢?我们认为,教师在学生寻求知识的理解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到“三不”,即不限制、不规定、不统一答案和结论。如教学二年级数学笔算加法后,出示这样一道练习题:1 9

+6

 8□   教师说:“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加法与和的方框里可填哪些数字?”稍作思考,有一个学生说:“老师,这题错了,因为十位相加只能得到7,而不能得到8。”“不对!”另一名学生反对,“没错!虽然十位相加只能得到7,但个位上的两个数相加,如果满十就要进位了,比如填3就行。”同学们恍然大悟,于是纷纷发言……。第一个发言的学生说:“老师,我发现可填199个数。因为它们与9相加都可进位。”综观这一练习,教师充分给学生以思维空间,使全体学生都有表现机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当然,“三不”要求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如在学生学习了每个知识点之后,可以问一问:“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吗?”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使学生真正进入到“创造世界”。

二、求变。即讲究方法途径的多样性。求异讲的是答案不要唯一,求变则是讲的出答案结论的方法途径不要统一。所谓“殊途同归”就是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很多的。求变的思想在数学课堂上的体现,就是要鼓励学生善于“另辟蹊径”。不言而喻,最能体现求变思想的训练莫过于应用题的有关练习了。本人仅以两道常见的习题为例。

如教学完倒数知识后,巩固练习时,我出了一道题:根据 写出几道除法算式。一时间学生茫然,因为这要涉及到分数除法内容,而学生没学过。但通过引导,学生很快根据倒数意义、乘除法关系写出了 等好几道算式。显然学生在这里运用了求变思维,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

再如,在○里填上“﹥”、“﹤”或“=”: 很多学生都是先计算 ,然后再与3比较。但有一名学生说:“老师,我不计算也能行!因为 ,而 小于 也就是小于 ,所以 3。说得多好啊!显然该学生将分数乘法的交换律、计算、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点进行了创造性的组合,得出了创新的解法。

当然,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适当的求变训练,不必刻意追求不切合实际的过难解法,以免学生失去兴趣、信心,从而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求活。即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信息的交流。根据信息论的观点,信息交流有三部分组成:信息的发出、信息的接收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的发出者是教师,对于信息的接收者——学生来说,接收信息的渠道也只有一条,即来自于都是教师发出的信息。这是传统教学有悖于创新教育思想的最为明显的地方,即信息交流的单向性。开展创新教育,变信息交流的单向性为多向性,应是课堂活动十分值得注意的方面。

首先,从信息发出者、接收者和接收信息的渠道三部分来说,都应该是“双向”的,即发出者要承担接收的任务,接收者也应该有发出的权利。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信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接收信息的渠道呢?对学生来说是教师,对教师来说是学生。这样的双向交流,课堂活动才能够真正实现平等、民主、和谐,学生创造潜能才能得以发挥,创造的激情才得以释放。其次,从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说,应“多向”。既要从教师方面获取信息,也要从同学方面获取信息,还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直接从客观材料中获取信息。来自于同学方面信息渠道也是很能够有必要认真“开通”的,因为同学跟同学之间彼此没有什么顾忌和约束,最易发出“创造性信息”来。

如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综合练习课时,开始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条件:1、一堆煤100千克 2、用去  3、用去60千克 4、还剩40 5、还剩40千克。问题:1、用去这堆煤的几分之几? 2、用去多少千克? 3、还剩这堆煤的百分之几? 4、还剩多少千克? 5、这堆煤有多少千克?因为这种练习形式别开生面,故学生兴趣盎然。他们巧用条件和问题搭配,编了几十道应用题,其中有一步、两步、三步计算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次又一次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当然,求异、求变、求活三者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教学中,应充分考虑三者关系,方能使创新教育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落到实处,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