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丁雨琦>> >> 正文

泛语文解读

发表日期:2023/4/6 18:19:44 作者:丁雨琦 有478位读者读过

泛语文:即把新课标中关于打破学科本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认为包括语文学科之外的东西都是语文,涉及到人的日常的听说读写活动。凡是使用母语表达的语文活动,都可用泛语文这个概念。

 

应用案例:

人民教育期刊2013年第20期《课堂里响起独立思考的声音——我这样教<两个地球同时着地>》

中国青年报2012年2月8日刊发文章《语文课可以变得很好玩》中高中教师史金霞

 

优点:综合性、整体性与实践性三位一体,是泛语文教育思想的总体特征。泛语文教育,不是分科教学,而是融识字教育与文史哲经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教育,体现了教育内容上的综合性,这是由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所决定的。在我国文化思想艺术史上,几乎没有纯粹和独立的哲学、经学、文学与史学著作,它们是充分交融于一体的至大至精的文化综合体。正因为如此,《诗经》本为文学,而又被称为经学。《左传》本为史学著作,却也陈列于文学和经学之中。史学巨著《史记》,则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泛语文教育的内容融会贯通、博大精深,形成了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

缺点:淡化了语文的内核——语言的学习。语文的外延被无限扩大,语文的本质被边缘性、模糊化,语文成了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筐”。虽然,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也可以翻阅文字资料,也要求形成文字的或口头的总结或汇报,但其目标指向不在语言本身,而是游离于语文之外的了解社会、感悟人生、体验自然等等,这与学校语文教育的本质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