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课文教学解析
发表日期:2023/5/18 13:39:24 作者:樊颖 有460位读者读过
《童年的发现》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同时也是本册书的最后一篇课文。第八单元的主题是幽默智慧,旨在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产生自己的思考。
课文讲述了作者9岁时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课堂上因回想起自己9岁时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音,而被老师当众处罚。这篇文章无论从编排结构、内容选择到语言运用都十分巧妙风趣。首先,文章采取了倒叙的方式,在开始就吊起读者的胃口,之后回忆部分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思路连贯,层次分明;其次,课文重点在描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梦中飞行、由此引发思考及老师做出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人是怎么来的这一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最终在几年后的课堂上确定这个猜想就是自己童年的发现。在叙事的过程中,作者的思路飞快流动但脉络清晰,所叙之事也环环相扣,层次分明,故事情节充满了童真童趣;最后,这篇文章的语言风趣幽默,略显童稚滑稽的语言,简短又迫切的问答对话都充分地展现了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知识的渴求。在这种极具感染力的语言烘托下,“童年的发现”显得更加趣味盎然。
除了该文本的语言特点外,整个童年的发现这一过程都在印证一个事实——一切发现都源于质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考的空间,没有质疑就不会刨开外表挖掘到事物的核心。探寻胚胎发育规律如此,研读文本也如此。基于《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的趣味性,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在主动地探究和互动交流中感受语言学习的乐趣。
基于以上解读,《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站在学生语言学习的角度需要涉及以下内容:
词语积累 本篇虽然是略读课文,但依然有需要认读的字词,需要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 程中读准字音、辨认字形。除了可以集中在上课开始前识记之外,在课文的具体情境中遇到相对应的词语,要结合语境解释词语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 梳理重要情节 该文章脉络清晰,学生可以基于自己曾经的阅读经验划分层次,但本文重点 描写的是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学生需要将“我”发现的过程捋顺清楚,在梳理重要情节时,了解主动质疑、探索发现的趣味所在。
3. 感受语言的趣味性
这一单元的主题就是感受课文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也在行文上有很强烈的语言特色,学生应该抓住具体的语句,赏析其风趣幽默之处,谈一谈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