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樊颖>> >> 正文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23/5/25 13:44:27 作者:樊颖 有247位读者读过

一、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把重点放在读通文章,理解句意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三遍,让学生能够在三遍下来读顺文章,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这句话,让学生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引导学生去文中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杨氏之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难道杨梅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我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不够精细,忽略了对“未闻”这个重点词的理解。        

二、机械式的让学生读,虽然每一个环节都以不同形式的“读”呈现出来,且每个环节之间有一定的梯度性,但教师在“读”的方式和技巧上缺乏对孩子的指导,以致从头到尾的读学生没有发生任何语言、动作、语气上的变化,缺乏“读”的美感。        

 三、回答问题时给了学生固定的模式,固化或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述能力。语文讲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下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话,言之有理即可。而在本次教学中,我为孩子架起了支架,把他们圈在一个思维的框子里,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大胆地去说,去想。         

四、材料运用不当。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选取了两则运用幽默风趣语言化解尴尬处境的小故事,在这里,对于材料的使用过于表面化,我只是简单的出示故事,然后让学生读,自己评价就结束,课下自己反复思考斟酌,感觉应该正确恰当地处理这两则材料,既然是用语言化解矛盾处境的,那么应该让孩子们读,读完后教师可以逐层深入引导孩子体会语言的巧妙。        

五、对古文的理解及拓展方面,对学生语言的评价,我的反馈也不够全面、到位、及时,评价的语言不够丰富。小古文教学路漫漫,教师也应当同学生一样,在大量的积累中延展,才能丰富认识,更好地开展小古文教学。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充满热情与激情,力争做一位“有思、善思、勤思”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