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的活动创编有感2
发表日期:2023/5/12 8:17:59 作者:易雨欣 有368位读者读过
结合乐曲演奏,模仿律动。例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们,他们合作能力,笔者让同学分成三组,进行提线木偶舞蹈,每一组选 名同学站到中间,其他同学围成圈,中间的同学提线,周围同学当作木偶,跟随音乐表达的情绪进行表演,忧伤时木偶坐下、跪下或蹲下,高兴时跳跃轻快的行走。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地进行舞蹈律动,通过教师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编。学生通过体会乐曲的情感变化来改变律动的方式及动作,同时要注意音乐性,有些同学在律动的过程中只进行肢体的动作,要结合音乐的旋律性及节奏感,进行律动,一方面使同学们在律动中熟悉演奏乐器,潜移默化的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同时通过模仿小木偶人的动作,使学生体验乐曲中的人物形象,通过不同情绪的转变来理解人物情绪。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歌词是将乐曲从抽象转向具象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文学艺术参与的一种方式。歌词创编建立在学生热悉语言文字的基础之上,在原歌词或给出部分歌词的基础上补充完整,只要学生会基木的语言表达即可进行创编,对于学生来说易于创编。教师须灵活掌握创编歌词的规律,准确理解乐曲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全面发展音乐素养。同时教师在引导环节,需要从歌曲的内 涵中挖掘,要合情合理进行创编。例如:《童心是小鸟》 教学时,首先跟随旋律线模唱旋律,对重难点的附点音符进行讲解后,对主题旋律有了基木的掌握与了解,感受体验歌曲情绪,了解音乐家为什么将歌名定为童心是小鸟。最后布置音乐活动“请同学们说一说,编一编,说一说你们更小时候发生的建事,并用这些内容来创编歌?”教师利用丰富多样的创编形式,将音乐文字化,具象化,在了解表达音乐的内容,对旋律进行创编,熟悉旋律的同时,提升学生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