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易雨欣>> >> 正文

戈登听想理论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实践

发表日期:2023/11/7 13:23:36 作者:易雨欣 有511位读者读过

戈登听想理论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实践——小学音乐欣赏课《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为例

(一)衡量学生音乐能力

戈登觉得人的音乐才能是随机分布在人群中的。大部分人是一般的水平,相对较少的人具有较高的才能或较低的才能。因此教师要先衡量学生的音乐能力,因材施教:使具有较高音乐素养的学生获得更多学习音调内容和节奏内容的机会,需要将音乐课堂扩展更多的空间;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要求其掌握课程的基本目标。教师在备课时要全方面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如小学音乐欣赏课《田园》中,要求全体学生都要掌握歌曲的背景、音调、乐曲结构、旋律等,鼓励学生演奏表现或是即兴创作,让能力较高的学生进行展示并给予指导。

(二)整体感知,分段教学

在《田园》的教案设计中,运用戈登“听想”音乐教育理论中“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这首作品是贝多芬最早的标题交响曲此曲为贝多芬在乡村倍受病痛的折磨下,对大自然的感受,运用音符书写其回忆及感情的作品

课程总体思路上,首先要对此曲进行整体感知,边听音乐边适当进行律动感知,让学生感知这个乐章采用的是典型的奏鸣曲的曲式结构,以及对他们进行奏鸣曲式的介绍和学习,讲授《田园》的背景知识。接下来,对乐曲进行反复多次的分段聆听,分段学习,对比聆听,在听完一段音乐之后学生能对此进行回应,感受听辨不同变奏段落音乐要素的不同和变化,让学生从不同的旋律、变换的调性和节奏中体验乐作曲家贝多芬已双耳失聪,承受着无声世界的摧残,这个乐章是置身乡间的愉快印象这部作品“感受多于音画,乡村生活的回忆多于写景”,最后再次对乐曲进行完整聆听,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尝试简易的编创。

(三)听唱环节,反复聆听

戈登对“听唱”要求:首先确立调性和节拍。从音乐要素看,戈登强调音调与节奏内容的分离:经过戈登多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对学生来说很难同时关注理解到音乐中的调式调性和节拍节奏,因此作为教师应意识到要把两者分开来让学生聆听。在这一环节教师不用整段播放音乐,播放几句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的很多信息,特别是田园这类交响曲之类结构比较复杂的作品,在教学设计中将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分开体验,但要层层递进,如在聆听主题时,第一遍让学生模唱、然后边画旋律线边唱、拍节奏,依次进行。

听也是“听想”的重要部分,经戈登研究发现,不仅要将音调节奏分开教学,还需要反复聆听的支撑,大部分学生一般需要将一首曲子聆听四到六遍才能够准确演唱和理解。在这一环节中,为了让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教师可以在重复聆听时加入不同新的任务,在《田园》的教学中,分段聆听的部分:第一遍让学生思考速度、力度、使用乐器,第二遍感受乐曲的调性色彩及小提琴的音色,第三遍用“lu”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第四遍视唱谱例,用手打节奏......每一段经过以上多次的聆听之后,再将这些不同变奏再次对比聆听。

(四)“想”,加强思辨能力

其目的是让学生积极思考音乐问题,推导出学习音乐知识的结论。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中的每一部分并层层递进,将每一部分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清晰的感受到。理解和声的关键所在是聆听低音旋律线,因此可以从让学生注意聆听这部分作为开始。在日常学校上课,教师的授课对象是全班学生,会有部分学过器乐的学生,在《田园》的教学设计中中就有提到,让一部分会器乐的学生演奏一个低音旋律声部,其他的学生演唱旋律声部,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在合作中去“听”去“想”,直观的感受到和声。要是班级中没有这样的条件,可以要求学生在内心衍化“听想”。在“想”的时候,老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失去“想”的内化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演唱,避免直接弹出旋律让学生跟唱,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弹奏出和弦让学生自己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