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行我见
发表日期:2023/10/26 8:37:55 作者:陆强晶文 有474位读者读过
学科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行我见
拿到语文新课标,发现此次课表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
它在内涵中表明: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构建,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它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
其中文化自信指学生认同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他们能积极关注、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事业和一定的文化底蕴。语言运用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形成个体语言经验。能够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并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具有一定敏捷性与灵活性。它促进学生们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等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能够发现美、感受没、创造美。
这表明,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识记,更是综合运用能力的进阶。
我觉得这个素养提得非常好,因为它一定意义上包含了学生到底能从语文学科中学到什么,及语文学科在整体教育中能为孩子们带来怎样的贡献。
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事素养中的思维能力。
之前听一些国学老师说,最早的汉字是符号或一些象形字,就是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意义,虽然后来出现了借代、会意等造字方法,但汉字本身仍然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它十分形象,直观达意,具有关联性。所以学习汉字的过程有利于左右脑的开发,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能够同时得到发展。
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中小学阶段小孩们的思维启蒙尤为重要。
除了汉字,在语文实践中,那些真实的语言环境,那些对诗歌的欣赏,对某个词语的揣摩,对各个作者坐着思想感情的体验都利于学生去发展培养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能力。
语文最大的魅力莫过于以深厚底蕴、浓厚情趣为经线,以积极运用、分享创造为纬线,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充满好奇、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的崭新个体。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最喜欢的,余映潮老师所说的一句话:“语文教学永远是青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