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发表日期:2012/7/18 17:18:56 作者:无 有719位读者读过
随笔
许卫兵
前些日子,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先后有8位家长朋友和我闲谈他们孩子的数学学习,当各人描述完孩子在学习时的一些表现后,我向他们提出同样的问题:“您的孩子是剖腹产的吗?”几位家长都非常惊讶:“咦?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是您的孩子的表现告诉我的”。
面对此,读者一定会和与我对话的8位家长一样充满好奇:“剖腹产和顺产的孩子在学习上还会有差异吗?有怎样的差异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海
当然,这些“负面影响”,是就剖腹产儿群体而言的,对某个剖腹产的个体儿童来说,不一定条条都能“对上号”,“对上号”的表现程度也会不同,至于比照后发生“不太符合”“差距较大”等情况也是常有的事。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研究,并不是要否定孩子(事实上,如果分析剖腹产儿的优点,也会有一大堆;分析顺产给儿童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可以列举很多),恰恰相反,是让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能对站在我们面前的孩子有更全面的了解,有更人性的关怀,有更科学的眼光,有更平和的心态。
一般地讲,做好教育工作的核心理论有三大支柱——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探寻一般教育原理和规律的科学,它包含教育的目标、功能、制度、课程与教学等。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涉及到人的感知、记忆、思维、能力、气质、兴趣、性格、情绪等。教师之所以成为“专业”人员,很大程度上是他们都专门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课程。而家长之所以也成为孩子的老师,不仅仅因为家长对孩子言传身教的影响大,更因为家长长期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有可
不断发展的生命科学正在为我们解开一个又一个“生命密码”,与之相适应,教育也必须发生伟大的变革,那种越符合教育规律、越贴近儿童本性、越回归生命本真、越具有个体指向性的教育就是越好的教育。为此,教师和家长作为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两个“教育者”的角色,得时常拷问自己:我们有多少教育好孩子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