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懒“忽悠”了勤(转载)
发表日期:2010/5/24 22:31:47 作者:无 有614位读者读过
不要让懒“忽悠”了勤(转载)
有些老师形象地用“勤与懒”来形容新时期课堂的变化,即教师懒一些,让学生勤起来。自主学习,才是教学的真谛。笔者对这种观点深表赞同。但万事皆有度,教师的勤与懒,应是相对而言的,不应视为对立。可以说,只是有了勤才会有懒。教师要想在课上懒得巧、懒得合理、懒得有效,首先必须要勤。
勤于课前,才能懒于课上
教师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提问、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发展,要想在课堂上实现教师的懒,则课前非勤不可。首先要勤于备课,才能知道何处该懒。深入钻研教材是教师懒的基础。教师只有把教材钻深了,研透了,才能清楚本课什么内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什么是可以拓展的,应该训练学生什么,应该实现什么目标。这样,教师才能在课上做到该放手处可放手,放手之时心里才踏实。否则,如果不该放手也放手,放手后不知道学生“跑”向了哪里,这样的课堂只剩下一个“乱”字了。其次,教师还应勤于“备”学生。一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首先要求教师眼里要有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道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何处,预测学生学习本课可能出现的难点在哪里。对学生的状况了然于胸,课上教师才知道何时该懒。
勤于课上,才能懒于课后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或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课上的大部分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动起来了,教师似乎可以懒了,其实不然,课上教师的懒,只是对学生的干预少了,但少了不等于没了。此时教师应勤于观察学生的反应:是不是都在积极地学习,有没有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是不是都理解了,有没有学生还一脸茫然。勤观察学生的反应,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作出及时的引导,着才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否则,课堂成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的舞台,则在本质上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教师应在课上勤于思考。思考学生表现的原因,为什么学生还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学生会有歧义,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学生理解得或肤浅、或偏颇、或有误。勤于思考才能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节奏、学习方向、否则,课堂只剩一个“闹”字。
勤于课后,才能懒于今后
教是为了不教,是大家公认的道理。反过来这句话也成立,即不教需要先教。做个“懒”老师不是一天两天旧能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勤于课后的反思。多思考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的那些能力得到了发展,那些地方由于教师的原因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只有不断积累,将成功之处发扬,不足之处改进,才能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该怎么懒,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一个科学的环境,也才有可能实现教师将来在课上做一个真正的“懒”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