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陶秀花>> >> 正文

走近大师

发表日期:2011/9/17 18:03:13 作者:无 有656位读者读过

               走近大师

外出听课也有好多次了,可这次感觉有些与众不同。九月十六日来到南京长江路小学,参加“王兰杯”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展示活动。听了三节课,秦钰老师的《识字5》,陶玲老师的《一株紫丁香》,章婧老师的《乡下孩子》。最后还聆听了专家的点评,真的是受益匪浅。说它与众不同是因为我见到了王兰老师本人,感受到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身上特有的风采。

这三节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随文识字认词。记得以前的教学是在课的开始扫除阅读障碍,出示生字词语进行认读过关,然后才顺理成章地学习课文内容。而这次的赛课秉承了王兰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那就是从孩子学的角度去教学。王兰老师的教育思想一直都是与时俱进的,从前她研究教法,后来她开始研究学法。一篇文章,学生拿到手首先关注的应该是情节,所以她主张从情节入手。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入手教学,极大地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学习的过程中识字认词,做到篇不离词,词不离篇,最后再安安静静地来写字。

三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陶玲老师的《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我也曾上过好些遍了,总觉得自己在教学时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是草草带过。陶玲老师把这篇课文上的那真叫出神入化,难怪她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真是名不虚传。无论是课前的导入还是对课文的分析指导,简直是太精致了。和谐、本真、美丽、精致是王兰老师的教育思想,陶玲老师将这种思想很好地渗透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看似随意的过渡语,实质是精心设计过的,为的就是引出下一个需要理解的词语,那种自然和谐地讲解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她在课前还自制了一株紫丁香的图件,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这也正符合王兰老师的教学主张。王兰老师根据孩子们入学早、年龄小的实际情况,适当改变原教材中过高的要求,进行形象直观教学,注重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她十分重视形象化教学和循序渐进,凡有可能让孩子们看到的,就用教具演示给他们看,有时还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演示。陶玲老师的课堂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写字教学。就一个“教”字,她花费了好几分钟的时间。抓住三个撇,告诉学生每个撇的起笔与落笔分别在哪里。尤其第三个撇的起笔很关键,她用几个学生的作业在实物投影下让学生比较。正如刘军老师所说的,写字教学不需要每个字都讲,面面俱到就等于一面都不到,抓住学生容易出错的字进行细致精妙的讲解。

课听完了,可是这样一位老人的形象却印在了我的心中挥之不去,让我这样一个平凡的孙辈不得不去思考一些东西。她一头银白色的卷发,面色红润,将近九十高龄,鹤发童颜这个词形容她太恰当了。她穿戴是那样的端庄,爱美的她脖子上手上都佩戴着精美的首饰,举手投足间散发着特有的亲切与优雅,看她与人交谈时神采飞扬。这哪像一个临近九十高龄的老人,分明就是一个刚刚退休不久的老师嘛。这就是王兰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我,陷入了思考中。都说教语文累,有一句话这么说来着,“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再看看身边教语文的老师们,没有几个不说烦啊累啊的。好像教语文让老师们身心疲惫,导致原先教语文的老师们一有机会就去任教别的科目,也好落得个清闲自在些。而这样一位大师以她的美丽、健康、长寿在向我们证明,她在教语文的路途上走得是多么幸福,至今还没有放弃对语文教学的研究。作为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的王兰老师,不是靠什么硬框框,而是靠着好的口碑。她对语文教学的热爱让她不仅收获了荣誉,更让她收获了比荣誉更重要的其他东西。也许一个人投入用心地去做一件事情,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还谈什么累呢?我,期待着自己能在教语文的路途上开出属于自己的小花,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