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学、科研>>教学论文>> >> 正文

试论激励机制与调动人员积极性的关系

发表日期:2007/11/12 10:31:45 作者:无 有1863位读者读过

试论激励机制与调动人员积极性的关系

杨祥明

    现代人事管理发现,每个人所拥有的能力和他在工作中发挥出的能力是不等量的。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及创造性,是人事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行为受其心理动机的支配,而心理动机来源于满足某种需求欲望。需求欲望产生动机,动机决定行为。激励就是通过这种对人的需求欲望给予适当满足或限制的办法,来改变某些行为的动机,来达到强化其行为的过程。

一、坚持精神激励为主,发挥人的主动性

    坚持精神激励为主,这是因为精神激励有助于培养人们逐步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理想。毛泽东同志讲过:人是要有点精神。过去,我国人民有了这种精神,就能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现在要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也必须有这种精神,有人把强调精神作用称之为“精神万能论”,他们只相信物质的力量,而不相信精神的力量。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在千方百计加强在经济上对工人进行剥削的同时,也加强对人精神的奴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资本主制度。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只有全体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胜利。因此,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精神激励的力量比之过去任何一个社会制度都更加显得重要。

    精神激励主要激发思想政治觉悟。人的思想政治觉悟的高低,直接会导致对工作的不同态度。我在学校管理工作过程中,首先抓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江总书记的“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的高度来教育干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要求每个党员干部保持高度的党性,言行始终与党性保持高度的一致。用实际活动去影响周围的普通教师,勤恳工作的思想,树立一个做实事的工作态度;通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江总书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思想,并联系工作实践,大家谈认识、谈体会、谈工作重点,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实际工作要求相结合,制定每月例会汇报制度,使各项工作指标自上而下地坚决贯彻执行,形成一股合力,使大家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而工作。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无论是发展的步伐,还是硬件实施的建设,步子迈得都比较慢。这除了客观因素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没有很大转变,随着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我们从宣传政策、参观学习、规划等方面来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使广大教师的思想统一到建设一所新型的具有现代气息的农村小学这个点上来。

    当然,改变传统陈旧的思想观念,单靠空洞的说教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关键是人们能亲身体验到学校的发展,使教师能深刻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无比欣慰。而更加激发广大教师内在的主动参与的意识,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

二、巧妙利用精神激励手段,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作为社会的人,他们希望在社会交往中不仅得到社会和别人的尊重,而且希望为社会、为别人尽自己的义务。所以,要根据人的这种社会心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精神激励的方法,来调动人的工作的积极性。

   (一)表扬和批评相结合。表扬是对一个人行为的肯定和赞扬,同时是强化这种行为,从心理上激励他沿着原来的方向前进。表扬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手段,它不仅使人心情舒畅,荣誉心得到满足,而且增强了责任感。在实际工作中,我善于发现教师中的优点和好的做法。例如:为搞课堂教学观摩现场会,由部门负责人组织教师布置一个展示台,工作中遇到困难,不是一味地请示,等待指示;而是自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任务完成得很出色。我及时对该同志作了口头表扬,使他受到了鼓舞,也树立了威信。我觉得口头表扬具有及时、灵活的特点,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激励作用,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有着较好的效果。

    批评,是对一个人的行为修正和否定。目的是抑制和制止其不符合社会需要的行为。在工作中,对某事某人发生的错误和不足,适时地提出的批评意见,激励其改变错误的行为方向或方式,也有非常积极的效果。

    (二)记功和记过相结合。记功是对人的过去特殊优异形为书面形式给予肯定和赞扬。它会对受记功的人有着长久的激励作用。例如:在学年教育教学工作中,分阶段定期进行总结表彰,对有突出表现的干部、职工给予记功,使之更加振奋精神。记过要慎重,因为会对人造成长期心理压力。当然,适当的给予记过,促使他幡然悔悟,改变自己的行为。

    (三)树立先进典型。人们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无论从工作或劳动数量看,还是从质量看,都存在着差别。有先进的、中间的和落后之分。先进者,对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突击手”的作用。先进的个人有着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不顾身的精神,这种人的知识素质也很高。在实际工作中,善于发现先进的人和事,及时树立先进典型,作为其他同志学习的榜样,从而调动更多人工作的积极性,当然,先进典型必须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

三、掌握激励的时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激励时机是指在完成某次任务过程中,根据进程情况分期前激励、其中激励和期末激励三种方式,从而使人的积极性得到最理想的发挥。

    其前激励的方式,主要是在某项工作之前,从经济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明确激励的标准与完成工作任务的程度挂钩。例如,就经济激励采取职务工资和奖励活动工资。职务工资的激励意义在于鼓励工作人员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同的职务享受不同的工资,随着职务的提高,工资额也相应增加。这样,就会起到期限前激励的作用。奖励活动工资事先使工作人员知道完成工作任务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浮动工资的分配比例。精神激励的方法,有助于人们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发挥主动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完成任务。

    期中激励,是在工作过程中,分阶段确立完成任务指标而采取的激励标准,这对各个阶段适时地、不间断地激励人的工作积极性。例如:教研组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当研究工作进展到中期阶段,并有一定成效时,及时给予鼓励。对某项工作完成较出色的就给予奖励,这样有利于使人经常地、持续地保持工作的积极性。

    期末激励,是一段工作周期结束后,给予奖励。这似乎对已经过去的工作没有了激励作用,但对人下一步工作又产生了一定的激励作用。这种激励方式比较适用于工作周期短、内容形式单一、周期开展之前来不及或无法具体确定任务指标的工作。

    无论是期前激励、期中激励、期末激励,并不是各自孤立、互相排斥的,在实际工作中,掌握激励的不同时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能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的积极性。

四、激励频率的节奏,影响人的积极性发挥

    激励频率的节奏快慢,影响人的积极性发展。一是所要完成工作的性质和复杂程度,会影响激励频率。针对不同情况,调整这种激励的频率。例如,对凡在较短时期内能看出工作成果的,可采取高频率激励。在较长时间内才能看出工作成果的,则应采取低频率激励。比如,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上,是比较长期时间才能发挥其作用的,激励的频率就要低些。属于突击性的任务,完成后立刻见效的,激励的频率就高些。否则,激励的意义就不大。二是人对激励频率的适应性,也会影响到人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有的人把自我能力的实现,当成他最大的乐趣。因此,他在工作中有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对这部分人就不能采取高频率的激励。反之,有些人把追求较低层次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如追求物质、名誉等,那么,对他们可适当采取高频率激励。对于上述情况,我在工作中,首先对下属单位的人进行摸底分类,根据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各自的特性,来采取不同的方法,从而达到激励的目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经济激励频率还会受到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工资、奖金等经济激励手段,必须有相应的国民收入作保证。经济激励的频率越低,支出的工资、奖金额就越小。当然,必要的经济激励还是需要的,但也不能唯经济论,应该遵循精神激励为主,经济激励为辅的原则。

    所以,在工作中,运用好激励频率,把握好节奏,更加有效地运用激励方法,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五、把握好激励程度,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

    激励程度是指为激励人完成工作情况而给予奖励标准的高低,奖励的标准高,则激励程度强,奖励的标准低,则激励程度弱。就经济激励来说,为激励人在完成某一些工作任务而奖励的工资、奖金数额大,则经济激励程度强。反之,奖励的工资、奖金数额小,则经济激励程度就弱。一般来说,激励越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作用相对大些;反之,相对小些。但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不能一味地用经济这个杠杆作用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有时越过了这个“度”,也会有相反的结果。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使激励的程度比较合理。对有些有能力的人,分配的任务大些、艰巨些,但他们会凭自己的努力达到激励的目标。对一般的人,分配的任务小些、简单些,他也能达到激励的目标。定好激励的目标,从而达到激励的程度,同时又调动了不同能力的人的积极性。这样,我们的工作方法才更有效。

    综上所述,激励机制,对调动人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除从激励时机、激励频率、激励程度等方面来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时,还要遵循激励的原则,比如:精神为主的原则、可望达到的原则、适度的原则、及时的原则、兑现的原则、灵活变换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还应建立在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熟练的技术业务素质基础上。要把政治思想工作渗透到各生产领域,促进生产的发展,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高,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能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