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刘雪红>> >> 正文

[原创]又是一次磨练

发表日期:2012/10/6 11:45:43 作者:刘雪红 有473位读者读过

又是一次磨练

---------《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二年级上册的《认识平均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二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我是通过一下三方面完成教学目标的。

1、教学平均分。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把6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子。学生的意识里已经有了平等、公平的意识,所以学生分的都是3个和3个,这时,我问: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学生想了半天,冷场了,我只能稍加提示“一只小猴分1个,另一只猴子分几个呢?”这时,学生很快意识到可以分成1个和5个,2个和4个。我让学生把这三种分法都展示在黑板上,由此让学生比较这三种分法,并给他们分分类,并问:那种分法公平、合理呢?以此培养学生的对比分类思想、人人平等的数学思想。然后有创设情境又来了一只小猴子,让学生把6个桃子分给三只小猴子,要怎么分呢?学生动手分一分,得出每只小猴子分2个,并将分法贴在黑板上,和分给两只小猴的都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分法,由此得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学生经历动手分一分、比一比,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紧接着我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判断平均分,加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反馈,我知道孩子们对“平均分”的理解很透彻。

  2、教学例2。我对例2进行了改造。先让创设情境老猴子又带来了两个桃子,问学生:现在有几个桃子了?学生数一数,得出8个桃子。又问:那你知道老猴子想干什么呢?让学生自己看题、审题,独立思考。学生利用手中的桃子动手分一分,很快知道每只小猴子分2个,能分给4只小猴子。我问:要是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个猴子呢?先让学生想一想,再让他们动手分一分,在巡视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好多学生说“分不了,不能分,还剩两个等等”通过提问,学生得出不能平均分,由此,把刚才的平均分与不能平均分加以对比,用反例证明了平均分。这是这节课的亮点,不过通过领导评课我知道这个亮点我上的还不够亮,自己的思维还有些滞后,学生的思维也跟着滞后了一点。学生得出不能平均分,我应及时的问生:怎样才能平均分呢?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发散了,知道要能平均分,再加一个桃子就可以分给一只猴子了。

3、教学“试一试”。这节课是认识除法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是让学生学会每几个分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这个试一试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完成后,我又让学生比较观察122612341243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2×6=123×4=124×3=12,要求分成了几份,还可以用口诀,为后面学习用口诀求商打下基础。并针对这题我又加了一个问题:还可以怎样分呢?学生的回答是每6根一份,可以分成2份。最后是联系生活,学以致用。通过练习反馈,我觉得学生这节课学的很扎实,达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这次赛课,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一节好课是磨出来的。上课前的每一次试上都是给我不少启发和反思,这一节课能上成这样,也离不开我师傅和前辈们的指导和建议。在低年级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动手操作,离不开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只有让学生经历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