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2/10/7 23:13:30 作者:38795 有653位读者读过
《找规律》教学反思
湖熟中心小学顾云云
《找规律》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这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⑴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⑵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渐优化的过程。
⑶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但在具体教学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因而,我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反思。
在教学中值得肯定的是:
1.设计了记忆3.14159265357957986248557485564和135790135790135790135790这两组数字,让孩子深刻的感受到周期规律。
2.在解决试一试中,教学盆花和彩旗的问题中,我没有仅仅采用书上提供的问题,而是进一步提问“第91盏盆花是什么颜色”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计算法最适用,并总结出余数的对应关系。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体现出学习不是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
3.在提问时,我很注重言语的规范,学生在回答出盆花的摆放规律后,我进行了相应的板书,并要求下面再说的同学要像那位同学一样完整准确的表述出来。
4.学生探索完这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后,再来欣赏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春夏秋冬等,深切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验数学规律的价值。
在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说的太多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说一说一些简单的周期现象,在进行计算时也没有让他们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2.整堂课的节奏较快,一节课上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在赶时间,特别是巩固练习时,一道题目出来了,还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我就已经在开始讲解题目了。
3.一节课下来,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太少,导致我根本不清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也没有体现出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理念。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为了这一目标,我将努力钻研教材,在实践中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