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给孩子人生的原色
发表日期:2008/5/4 10:10:37 作者:无 有1120位读者读过
还给孩子人生的原色
-----观看《变形计》想到的
湖熟中心小学 茅洪锋
剧中的两位主角:胡耿,14岁,家境比较优越,一个不听父母教育、经常逃课,和父亲经常唇枪舌剑,甚至要和父亲动起拳头的“坏小子”;石宏强,15岁,居住在贫困的陕北山区,每天早上4点钟就要起床做饭、耙粪、拾柴火……一个懂事、听话、勤劳、朴实而又过早挑起家庭重担的农村孩子。由于电视台的巧妙安排,让这两位生活在两个不同环境中的孩子有了角色互换体验的机会。
这两个多小时过得可真快,观看过程中,泪水数次湿润了我的眼眶,从叛逆少年胡耿在坟墓前落泪,到他为了赎罪,陪着“姑姑”到集市去在寒风中叫卖红枣,再到他执意将“妈妈”给的“补偿费”硬退了回去,我们欣喜地发现,他变了!他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我内心激荡的情怀一刻也没有平息过,桀骜不驯的叛逆少年,通过7天的角色互换,他改变了待人的态度及情感价值,这是体验的力量,更是一种无声教育的力量,这里没有谩骂、没有责备,更没有说教,但是这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却产生了神奇的效果,这种力量不仅影响的是两位主人公,更对身边的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震撼与触动。
由此我想到了:1、胡耿为什么和他的爸爸有敌对情绪?胡耿家境比较优越,父母多年来一直在生意场上打拼,对孩子的物质生活肯定是全部满足,要啥给啥,而惟独孩子在少年最需要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关爱却给予过少,儿时缺少语言交流和情感融合,以至于父亲认为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怎么就学不好呢,真的太让我失望,而儿子却觉得父亲只知道挣钱,不知道要从精神上来关心我,自己需要的东西父亲却从来或者很少给他,给他的钱他认为就是对他的补偿,不用白不用,这也是我应该用的。因此,父子之间长此以往,在心里深处必然会形成一个“心结”。
2、石宏强为什么会那么懂事、勤劳?山里人长年形成的朴实、善良的品格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再说在他的家里,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已经很老了,弟弟和妹妹又比自己小,他觉得在这个家里自己最“大”,自己应该有这个责任来照顾好这个家,安顿好家里的每一位成员,小小年纪,责任心就深深藏在了他的心上。
3、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孩子还小,他还处于成长与发展之中,他必然会表现出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我们作为家长或者老师,应该学会用欣赏的目光来注视着他们,关注孩子的每一次细小的进步,捕捉孩子生活中有善意的举动,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不要吝惜自己激励的语言,其实孩子是很在意我们大人对他们的态度的。这样,孩子就会在我们无数次的激励和引导中,逐步形成自己健康的品格、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
4、品德比成绩更重要。每个孩子都是一块艺术材料,在不同的艺术家手上,他会变成不同的艺术品,但遇到庸俗的工匠,他也可能会变成凡品。我们不能指望每个孩子都去考北大、清华,我们也不需要让每个学生都去做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自身的特点,他们不可能也不需要全部沿着一条路走下去。但我们可以做的一件事是:让他们都具有良好的品德,为他们的人生奠基,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
静静思考:我们学校德育工作也是可以做得有声有色,也是可以石破天惊,更可以再现波澜壮阔的浩瀚美,我们的德育工作应该不是那种说教式的,我们完全可以做出一系列对孩子产生持续冲击力的有价值的体验活动,从而实现孩子的持续健康发展。由此,我再次想到朱局长在2007年7月28日全区校长会上讲的几句话:教书与育人相比,育人第一;成绩与健康相比,健康第一;成才与成人相比,成人第一。学校德育这块大蛋糕我们完全可以做的色、香、味俱全,成为孩子百吃不厌的“精神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