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善用脑”的理论,指导友善教育实际
发表日期:2008/8/27 10:09:06 作者:无 有1596位读者读过
用“友善用脑”的理论,指导友善教育实际
近日,在网上搜索了关于“友善用脑”的理论,结合拜读朱局长“校长要成为‘思想者’”的讲话,本人对友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一、它不仅是正确的理论,更具有可操作性
“ 新”与“旧”是相对的,“新”是针对“旧”而言的。没有经过实施或没有完全落实的理论不能被称为“旧”。况且,提倡“新”并不代表完全否定“旧”。“友善用脑”的学习方法运用脑科学最新研究方法指导教育教学和学习。这是它“新”的一面。其实以往没有脑科学成果的指导,根据经验我们已经知道应该“劳逸结合”应该“有张有驰”课下要充分休息,补充水或食物,老师不要拖堂不让学生上厕所。课堂上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习。将45分钟时间分割使用,尽量调动学生视、听、嗅等多感官等等。这些似曾相识的道理过去在教育学、心理学中已经是老声常谈了。只是没有引起老师们足够的重视或者是说落实得还不够到位。而脑科学最新成果给这些道理以新的生命力,使大家对它们更加始志不逾。特别是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友善用脑”的理论及写的书。给大家介绍了许多可操作的方案。让大家落实原有观点更加有的放矢,信心更足。
二、全员投入,把友善教育作为任务在实践中探索
我们发现,由于长期的升学压力,使老师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忽略了一般的教学规律,没有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出发。没有认真设计教学方法的提问技巧。一味单向灌输只能让学生越来越厌学,越来越怕学。多年来只教知识不教方法,使学科失去了本身的魅力。给学生一种学了就忘,考完就忘的错觉。其实真正能在课堂上做到有张有驰,充分尊重学生人格,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学生诚心交流。你会立即体会到学生的可爱。你会感到学生是天真活泼的新一代。
“友善用脑”的教学理论一经推广便能受到这么多老师们的欢迎,可见它的实用性和可信性。我们期待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有切实的指导作用。并通过对它的实践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显而易见的提高。并从中总结出一套完整有效的经验,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给予宝贵的借鉴。为使“友善用脑”的理论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学校领导应给每一位老师配备了一本书,鼓励大家学习和实践。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应让多名老师自愿报名参加了该课题的研究,让大家都冷静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对照“友善用脑”的理论检察自己的实践。从而发现问题,再运用“友善用脑”的理论改进实践,并总结经验,以供今后借鉴。
而“友善用脑”中真正新颖的部分在于它将抽象的理论简化为可操作的步骤,并附以脑科学的理论依据。这是以往教育学心理学没有过的。其实这里也体现着一种“友善用脑”的理念:就是不要以强加式的口吻对待受教育者,而要以探讨、合作的态度对待学生。而师道尊严不再是老师的专利,而是需要由老师自不断维护和争取才能存在。即:能够运用“友善用脑”的理论将深奥的知识变成简单的活动、语言,甚至是一个手势或表情的老师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能使学生茅塞顿开,与学生做朋友,善于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维护自己的所谓师道尊严。
因此,在笔者看来“友善用脑”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法、教育教学方法,还是师德提高和改进工作中值得提倡的一种好方法。只有每个老师自己充分认识到尊重学生对于教育教学的巨大作用,他们才能真正将师德规范的要求真正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只有每个老师都自觉实践了师德的规范和要求,我们的职业才能真正被全社会尊敬。我们的师道尊严才能真正得以保留和维护。相反,如果我们不顾时代发展和需求的变化,仍然使用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必将遭到学生的不认可甚至是反感。如果还不能保证基本的师德规范的话让我们的孩子不厌学倒成了一件难事。
因此,笔者认为与其怨天忧人,不如自己认真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哪些行为符合“友善用脑”的理论要求,哪些需要改进。还要用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由您亲自实施到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相信会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这本身也是一个实践“友善用脑”的过程!
以上观点供大家讨论,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蒋正亮
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