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多媒体世界》教学设计
发表日期:2007/12/24 14:14:49 作者:无 有1310位读者读过
《走进多媒体世界》教学设计
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谢强龙
一、教材依据
义务教育中小学教科书(实验)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第六册)第一单元精彩的多媒体世界第1课走进多媒体世界:教科书P2——5页(包括小小阅览室在内)。
二、设计思路
教学指导思想: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媒体、多媒体的概念,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设计理念: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多媒体技术及其发展方向;能通过交流生活实际经验去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初步形成从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意识和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讨论法为主。
学情分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特别在小学阶段,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部分,我们班的学生也不例外,学习本节课在改善人机交互效果、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促进合作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原本就对信息技术很有兴趣与好奇心,所以求知欲旺盛,教学时互动性较好。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媒体、多媒体的概念
(2)认识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
(3)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2.过程方法目标:
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多媒体技术及其发展方向。学会在群体中交流与共享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通过生活实际去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初步形成从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意识和策略
四、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多媒体,认识到多种媒体的组合可以传播更丰富信息;通过生活实际认识多媒体技术
五、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实际认识各种多媒体技术
六、教学、学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网与网络机房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顺势导入
1. 揭示课题,为下面的讨论明确目标
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平时听说过“多媒体”这个词的请举手。你知道什么是多媒体吗?多媒体又有哪些应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多媒体世界,研究有关“多媒体”的知识。
教师板书:第1课 走进多媒体世界
学生纷纷举手,踊跃发言。
(二)确定主题,分组讨论
初读教材,确定你心目中的重点。
确定本节课研究讨论的主题。
教师说:通过初读教材,你最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①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
②什么是多媒体计算机?
③多媒体技术有哪些应用?
④你生活中,有多媒体吗?请举例说明。
⑤ ……………………(可将学生的原话,选择一些板书)
教师说:确定了研究的方向,下面你们就在自己的小组中进行讨论,如果有疑问,也可以举手邀请老师参加你们组的交流。最后,在老师发的表格中完成研究报告。(每四人一组,每组一份)
[附课堂研究报告]
课题 |
|
小组成员签名 |
|
序号 |
研究内容 |
研究方式 |
研究结论 |
1 |
|
看书、讨论、上网、 |
|
2 |
|
看书、讨论、上网、 |
|
3 |
|
看书、讨论、上网、 |
|
4 |
|
看书、讨论、上网、 |
|
5 |
|
看书、讨论、上网、 |
|
补充意见 |
|
学生开始讨论活动。
(三)研究讨论,深化理解
教师说: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通过看书获得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还可以用你们身边的电脑上网查找。研究方式有很多种,最好不要始终用一种方式。
学生分组研究讨论。
教师参与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可以研究一个问题就全班交流一次,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最后交流;
(2)要尽量引导多数同学发言,可以专门征求一些不喜欢发言的学生的看法;
(3)正确处理讨论中出现的争论,随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给与表扬鼓励;
(4)认真倾听、分析研究发言中的实质,把讨论引向深入。
(四)成果交流,集思广益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跟小组里的同伴说说自己的收获?
教师视课堂实际情况,选择下列方式之一,让学生对今天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方式一:教师总结
(1)点评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2)分析讨论结果。
(3)对于不统一的问题,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但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方式二:小组代表汇报研究成果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式
(3)研究结论
方式三:补充发言
(1)研究中最具争议的话题。
(2)自己的主要观点。
(3)有什么改进建议?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关于“多媒体”的话题。同学们都非常认真。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其实,“多媒体”就在我们生活中。一切技术的产生,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就像20年前,我们不可能会想象到今天手机的普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更多新技术出现。他们会把我们的生活点缀得更加丰富多彩。作为本次研究的结束,老师留给大家一个问题思考,你能大胆的想象一下,20年后的多媒体是什么样的呢?
课后补充作业:
(1)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写一篇科学想象作文:《20年后的“多媒体”》。
(2) 选择一种多媒体技术进行自学(例如: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
八、教学反思
1.操作性活动与讨论交流活动不但要有机结合而且更要有效,操作与讨论交流是基本的数学活动,有效的操作活动与讨论交流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我要在教学中做到围绕教学目标、心中有学生,尽心选择操作与讨论的对象,合理设计,并将操作、讨论与思考有机结合,能发展学生的整体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2.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不断探究,课堂不是句号,学生的持续发展始终是教学的落脚点,教学决不能局限于一节课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而应着眼于学生对于解决问题方法的感悟,能获得一种持与发展的兴趣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