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谢强龙>> >> 正文

《小数的性质》教后反思

发表日期:2011/10/17 13:37:29 作者:无 有763位读者读过

《小数的性质》教后反思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谢强龙

本节课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在理解上难度不是很大。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在本节课教学教程中,我力争做到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探讨的不引,学生能发现的不导。认真作好自己角色的定位,始终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的。教材呈现的购买学习用品的情境学生十分熟悉,所以学生基本上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出0.3=0.30元。我在这里安排学生对这个等式进行观察并大胆猜想。学生验证的方法大致有三种:0.3=3=30分;0.30=30分;0.3里有300.010.30里有300.01学生动手操作在同样大的两张正方形的纸上画出0.30.30,最后发现所涂面积大小相等。通过此例题让学生初步体验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小数的大小不变。例题后的试一试,让学生通过观察米尺,填空,回答出1分米等于10厘米等于100毫米,然后回到原题,及时板书0.100=0.10=0.1。接着让学生从左往右,从右往左反复观察,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小数的性质。同时明确性质中的关键词:末尾。这个过程学生表现的比较积极主动,效果也很不错。因为是自己发现的,所以学生对这个性质的理解很到位,在后面的相关练习中表现较好,整节课基本上达到了目的。

在新课教学结束后,出示游戏性的习题强化学习成果,把枯燥的练习融入生机勃勃的游戏活动中,促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在活动中练习,在练习中巩固,在竞赛中交流,在交流中开阔思维,培养能力。

1.尊重主体,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融洽,真正做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

2.关注生成,让教学真实有效。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往往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当下的思维状态,学生认知的起点,学生的困惑等等。教师要充分关注生成,并合理引导学生的生成,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真实有效。

3.基于生活,尊重学生生活经验。

数学教学要基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数学从生活中来的过程。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取素材,让学生尝试从生活素材中发现小数的性质,并根据生活实际理解和应用小数的性质,实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充分地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