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谢强龙>> >> 正文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教后反思

发表日期:2011/10/9 16:23:15 作者:无 有722位读者读过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教后反思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谢强龙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一位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以及小数四则计算等内容的学习奠定必需的知识基础。这课时,安排了2个例题,例1先让学生用作单位说出小数表示的物价,然后教学两位小数的读法,进而分析0.3元,0.05元,0.48元所表示的意义。例2则借助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以作单位的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

尽管例2仅仅出现了2位小数、3位小数,但在实际教学中,我把一位小数也安排进去了。先出现把1平均分成10份,提问1分米,3分米写成用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其次出示把1平均分成100份,提问1厘米4厘米9厘米写成用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最后出示把1平均分成1000份,提问1毫米7毫米15毫米写成用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这样的安排,第一可以将知识表述得更完整,为概括小数的意义作好铺垫;第二也可以发挥原有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更轻松掌握新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

对于小数,学生既有进一步系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也具备了生活中零散经验和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既需要通过理性的思考构建更为完善的数概念,又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来支撑;既需要指向提升基本原理的有效指导与合作交流。

一、充分感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虽然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但在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小数的数量,而不是分数。

学生认识小数,不一定要从分数的概念入手,可以由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元数出发,引人小数。这些学习经验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的,这些经验不仅是学生理解小数意义的主要载体,也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现实作用。

二、注重迁移,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通过例1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两位小数表示的是百分之几,建立表象。之后,以这种表象为依托,通过观察刻度尺图,联系旧知,结合采集的数据有层次地展开联想推理。

重点研究两位小数的意义,向前联系一位小数与整数,往后发展到三位小数和四位小数,可以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以及计数方法。

三、数形结合,教学并提升对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小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去来,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能够有效地降低教学的难度。

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在比例题更为抽象的层次上理解小数与相关分数的关系,提升了学生对小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