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听课和评课
发表日期:2012/2/13 11:28:07 作者:无 有6252位读者读过
关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听课和评课
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谢强龙
开学初根据学校的安排和布置,我听取了六(2)
这是第四次听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进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材围绕这一知识点,只编排了一个例题、让学生理解表达增加或减少幅度的语言、“做一做”和一个练习。这节课是第一节课,属新授课。教学时,
二、组织有效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不管复习,还是新授、巩固,练习题都是先让学生独立试算,再进行互动交流,陈老师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如新授时,根据课件出示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后,让学生说出含义“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接着让学生试算,然后,让学生交流解答方法、总结规律,陈老师予以点评。就是在这样一系列有效的互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1、培养问题意识。复习旧知时,陈老师并没有出示完整的题,而是课件出示信息:“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让学生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再解答。教学例2和改编例2也一样,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2、注重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后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3、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正初步形成。这节课陈老师让学生根据例2得出: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就用“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除以原计划的”;再根据改变的例2得出: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就用“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除以实际的”;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就用“相差数除以单位‘
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在教学时,
四、注重了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形成反思意识。
尽管有些拖堂,但是
我觉得
1.首先要确定单位“
2.其次要弄清相差的量是怎么计算的(即算出多的量或少的量);
3.最后用相差的量与单位“
找准单位“1”是做对题的第一步,最好有个相关的找单位“1”的训练,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