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谢强龙>> >> 正文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三

发表日期:2010/5/27 11:02:51 作者:无 有741位读者读过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三

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谢强龙

通过课前自学,学生很容易把握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而且,对于只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分数计算题正确律也高。但是,对于有加有减的分数计算如何简便呢?很多学生似乎会,但错误观象颇多,关键原因在于:

 A:增加、删去括号时运算符号的变换上,如:

       5/9—1/2—4/9      7/8+1/2—1/8

   通过结合生活实例,学生列式计算,自主习得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括号里面运算符号不变;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要变。

 B:加减混合运算时交换运算顺序不仅数字交换,要连同符号一并换上。如:

       6/11—1/8+5/11—7/8     11/15—7/12+8/12+4/15

还是结合实例(特别是购物),明确各个数字是添上的钱,还是花掉的钱。给中下生规定,第一步不马上添上i小括号,先交换运算顺序(数字及符号),第二步再简便。这样一来,学生又学会一招,在自学中要学会结合实例,认真分析,严谨解题,才不会漏洞百出。其实,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培养在自学中也可以习得。

我还有三方面的想法:

1、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比推理——通过与已知事物的比较提出新猜想、认识新的事物)是学生经常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在学生试做例题时,大部分学生由与“整数加减法简便计算方法”和“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方法”的类比,想到了采用简便方法。

2、合作交流是自主探究的空间,它可以进一步拓展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将获得别人的探究策略和探究成果,修正和完善自主的探究策略和探究结果。在最后让四人小组为单位编算式时,让各位学生自主编题,并发现与他人不同的方法,体现了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展示算式的过程中,又是展示学生解题方法的过程。

3、解放双手。

“听百遍不如手过一遍”,这一节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是很多的,课本一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从而引入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对于本节课的新知识,我也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整堂课在学生的动手算一算中进行,学生也在他们的动手操作中获得了新知,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知,让学生获得最直接的经验

4、有错的地方在交换律的应用时,只顾移动数字,却忽视了运算符号,应该将它们看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