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1/3/4 14:50:45 作者:无 有780位读者读过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谢强龙
前两周我教学了第一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备课时把握了知识的前后联系,考虑到小学阶段对整数笔算乘法的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因此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我想只要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恰当的利用正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在教学时,我充分的利用了以前的经验引入,顺势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把学生自然带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情景中,教学效果自己感觉还可以。特别是在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学生具有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所以在教学例题时,我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各有一个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1,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探索一个乘数末尾有一个0、两个0、三个0,两个乘数末尾各有一个0,一个乘数末尾有一个0、另一个乘数末尾有两个0的情况下,怎样简便笔算。
在教学时,我觉得竖式的书写很重要,在课上就重点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我在教学板书时做到以身作则;要求明确,包括数字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对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但效果却并不明显,大部分学生没有按我的要求写,所以错误还是很多。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追究根底错在教学中没有将新旧笔算进行很好的对接,课前只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景,过高估计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掌握,在教学中虽然强调了“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这个算理,但是学生的计算结果却错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有对错现象。所以在课后我马上做了补救,让学生领会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数的每一位表示多少个十,因此要与十位上的数对齐。
其次,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学生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比如:三六十二、四八三十六、六七四十七这种现象等;原因之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比如24+8、54+7等等,主要的问题懒得写进位。
因此我认为教学中既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景,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要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而且课堂上要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相比之下,笔算乘法比笔算除法更容易掌握一些,进位加法的口算比退位减法的口算更容易掌握。在学习下一个单元笔算除法时,学生遇到的困难肯定会更多,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以便于下一个单元的学习。
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涉及的知识背景十分广阔。本节课是通过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让学生体会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同时为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做铺垫。
这节课上课时,我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在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中,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在探索三位数乘二位数的计算方法时,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的知识经验,将探索三位数乘二位数的思路和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对于如何计算145×12,我注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启发,共同探索,鼓励学生综合应用口算、估算、笔算、用计算器算等多项计算技能,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解决问题,经历145×12的计算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学生首先对145×12进行了估算,再尝试着独立计算。在交流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45×12的计算过程。使他们懂得如何有序的操作与思考。学生比较容易就掌握了这节课所学知识。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别学生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如可用计算器检验,学生发现错误后及时改正了。整个教学过程,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由于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主动了。
总之,教学要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想结合,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才会有的放矢,学生的细心程度要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