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谢强龙>> >> 正文

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学习有感

发表日期:2010/11/10 10:35:22 作者:无 有745位读者读过

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学习有感

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谢强龙

上个月26日,我和本校的徐腊梅、洪玲玲一行三人,有幸得到学校的安排,能够到南京市参加一次市级数学教研活动。虽然我6点就起床赶到车站,无奈路途遥远、转车多次,等我们到达目的地也有九点二十几了,不过万幸没有错过听课!

听课让我很有感触,已在听课笔记中写出来,不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下午的一位教授,他年纪很大,已经六十多岁了,但他的精神很抖擞,语言很睿智。

郑毓信,男,19448月生,浙江镇海人。1965年江苏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1981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硕士研究生。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0)程序委员会委员,美国《数学评论》杂志评论员,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中方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人员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21世纪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顾问。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已被列入英国剑桥世界传记中心(IBC)编撰的《世界知识分子名人录》。

郑毓信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学哲学和数学教育。其主持的研究课题数学哲学与数学方法论数学哲学与数学教育哲学数学哲学的现代发展分别于1989年、1993年和1996年被列为国家教委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国家教委 八五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 九五 社科规划项目。郑毓信已在上述领域中发表了十七部著作及一百六十多篇论文,并曾多次获奖。

郑毓信于1987年和1991年分别获英国拉卡托斯研究基金、美国联合基金会研究基金对英国和美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自1995年起开展了多项合作研究,包括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梁贯成博士的合作(研究课题: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1995-98中国数学教育的界定2000-02,后一项目获香港大学中英信托基金资助),与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吉利斯教授的合作(研究课题:科学哲学、数学哲学与人工智能的相互影响和渗透1997-99,该项目获英国学术院资助),与台湾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李国伟教授的合作(研究课题:数学哲学中的革命1997-99,该项目获台湾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资助)。在这一期间中郑毓信曾先后赴香港、英国、台湾等地作长期访问,并曾应邀赴意大利、荷兰、德国等国著名大学作专题学术讲演。郑毓信长期从事教学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特别是在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方面取得较好成绩,曾多次获江苏省普通高校及南京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

    郑毓信不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堪称是我们年轻人的楷模!我将以他为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