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 >> 正文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1/4/8 22:43:08 作者:无 有510位读者读过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反思

湖熟中心小学   周旭

一、教材简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爱因斯坦,谁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科学界的巨人,高高在上、不可企及。他是伟大的化身、世人崇拜的天才。他与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年龄、地位、名誉等悬殊甚远,但是他们之间却发生了如此有趣的故事。在文中,我们见识了他的另一面。

在第一次相遇的备课中,我花了很多心思。在不断地思考中,我觉得教学时要重在字,在读书中悟,在对话中悟,在讨论交流时悟,在悉心思考时悟,既要感悟语言文字本身,又要感悟文本的价值追求。我试图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着装的描写来体会爱因斯坦的为人。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更为立体地了解人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扣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着装的刻画进行揣摩,让学生走进文本,去认识一个立体的爱因斯坦。

因此,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用一边……一边……”造句。2、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人物特点的学习能力,体会说话必须做到言之有据。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研、和蔼可亲、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教学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爱因斯坦伟大的人格魅力。教学难点是对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的全面理解,让学生建立起丰满而又立体的爱因斯坦这一人物形象。

二、全方位地认识人物特点

认识一个人需要多种不同的角度吗?在生活中,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本课学习中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大板块:小女孩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我们眼中的爱因斯坦,让学生多角度地、全面地认识爱因斯坦这一人物。从小女孩父亲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他在科学领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世人心中的巨大影响。从天真、率直的小女孩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不拘小节。从我们的眼中,我们读出了更多:他谦虚、有礼貌、平易近人……透过文本,透过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透过一双双充满童真的眼睛,我们走近了生活中的爱因斯坦,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体会到了他的平凡中的伟大。

三、自主阅读,感悟人物特点。

苏教版语文教材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练、以演促读,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带着感受和表情读、互相读等等,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自主地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人物精神品格。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时的教学我主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直接描写爱因斯坦语言、神态和动作的语句进行自读体会,交流感悟,让学生充分得自我解读文本,拥有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与感受。进而感悟人物伟大而平凡的品格,突破文本难点。

四、总结练笔,升华人物特点。

在完成了上述的几个板块教学后,我留给学生一个当堂完成的写话作业:用“在第一次相遇中,我心中的爱因斯坦是_____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____.”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爱因斯坦有了全面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必然在他们的写话和交流中有所体现。学生都能想象得到小女孩在经过和爱因斯坦的一段相处之后对爱因斯坦也有了全面的认识,于是,一个立体的爱因斯坦就站在了孩子们的面前。人物的特点也适时地得到了升华,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五、个别存在的问题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因生活经验、个体感悟因素的不同,理解角度、理解深度的不同,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必然有所差异。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时,我发现有的孩子还没能全面的、立体的认识爱因斯坦,还停留在类似于小女孩对爱因斯坦的感受。针对此况,我并没有否定,而是倾听,并且引导他自己分析,然后再针对学生的意识情况轻声进行个别交流。学生和老师再一次回味了课文,最终也认识到了自己对爱因斯坦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第一次相遇中学生在朗读方面还存在这一些问题,比如读书时添字漏字、字音不准确等情况时有发生。也许是跟本地的方言与普通话的碰撞原因,但细细想来,应该跟我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有一定关系。心中老想着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让他们读得还不是很多很透,这才造成了学生读书时也偏急了些,于是结结巴巴、读音不准的情况才会出现了好几次。

这堂第一课时上完了,但课文还没有学完。相信只有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让自己接下来的课越上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