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吴邵萍有感
发表日期:2011/2/24 15:10:00 作者:无 有467位读者读过
开学不久,学校组织了“教书育人楷模吴邵萍”的相关学习。
起初我听到“吴邵萍”这个名字,是不以为然的,只浏览了一下:2010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开展了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我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
看到吴邵萍是一位幼儿园老师时,我心里又想:一个幼儿教师,能取得多大的成绩?有什么值得大家学习和效仿?是不是老树开新花。带着好奇我继续看:吴邵萍65年生,83年工作,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哇!幼儿园也能做得这么优秀还是特级教师,不简单……我稍稍怔了怔。
她是个“爱孩子胜妈妈”,“爱园胜家”,“爱同事胜姐妹”,我私下感觉做到这些不算什么稀奇,因为每位老师只要具有责任心,具有爱心,对教育工作怀有一颗赤诚之心,做到这些绝对是不难的,并且这样的老师在现实中也大有人在。无非是像妈妈一样关心照顾孩子,不厚此薄彼,早来晚走,起早贪黑,顾不得小家,忘记家人和自己,关爱同事,不计较得失,等等,这些材料的内容都能想到,不具有吸引我们眼球的特殊魅力。仔细想想,我们每一位教育人,多多少少也曾经这样做过,也曾经这样去敬业过。就这样想着,我以为我会心安理得,可是忽然间我又产生了疑问:做教
“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一直是吴邵萍追求的目标。”心怀崇高的理想,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定地走下去,无有不成。吴老师就是这样一个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善于钻研,研究专业,不断提升自己科研素养的教育人。在研究和做课题的过程中,她不仅成就了自己,促进自己专业理论的充实和提高,促使较多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还更多的为本单位教育教学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一个个课题的引领,一篇篇文章的发表,一样样成果的获得,都是她不辞艰辛和坚持之后的结果。审视自己我们,往往缺少的就是目标引领,没有继续下去,就是因为不能“坚持”。一切结果的得来都是有征兆的,我更相信过程决定结果。
如果这时候,我们只去羡慕,只看到别人手中的鲜花,或者为自己再寻找理由:“她有研究的机会,她有专家的帮助,她的条件比我们好……”也或者我们已经麻木了,内心里仍然没有被触动,那不仅是我们个人的悲哀,也是和我们相伴一起的孩子的悲哀。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榜样”在当今这个时代里,是必须要提倡和颂扬的。教育主管部门在这方面还是用心良苦的。“提倡学习,榜样引领,踏实工作,甘愿奉献”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说的更清晰一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准备好一辈子献身于教育事业吗?我们具有了教书育人的良好师德了吗?我们掌握了教书育人的专业技艺吗?我们的教育生涯会正面影响更多我们接触到的人吗?
我们不可能都去绚丽的舞台展示非凡,但是我们教育人应该甘于平凡,做好平凡的每一天。相信那时的我们或许一辈子平凡,但绝不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