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陶秀花>> >> 正文

我是如何把孩子们“哄”上路的

发表日期:2013/1/17 19:46:12 作者:15481 有998位读者读过

                我是如何把孩子们“哄”上路的

                                   —— 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任低年级班主任已有好些个年头了,一直找不到与这些娃娃们沟通的方式。有幸在几年前的一个千农培训时,吸收到一些新思想。原因是我在培训班上了一节公开课,五老村小学的老师评我的课时给了一个建议,让我几年来的困惑茅塞顿开。她告诉我低年级孩子就是靠教师“哄”着他们学习的。后来的工作中,我一直将这个字放在心中去感悟、去体味。现代汉语词典上对“哄”字的解释是“用语言或行动引起别人高兴,特指看小孩儿或带小儿。”

将理念装在心中,今年的一年级班主任工作中,我将“哄”字充分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总结起来,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激励催上进 

开学初,学校要求班主任进行班级文化布置,我就以此为阵地对墙面进行了精心的布置。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催人奋进的氛围。

1小组竞赛

教师的一面墙壁是以“小组比一比”为主题,下面画了四架小飞机,分别是黄、蓝、紫、绿四个颜色,代表四个小队。每周评选出一个“优胜小队”,将优胜标志贴在小飞机上。评比项目分为“早读、作业、眼保健操”等,每天都有指定的班干部对小组表现进行打星累计,每周五的班队课公布小组得星情况,然后评出优胜小队。此项评比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因为个人的表现不佳给小组抹黑,谁都不愿意。所以早读、眼保健操基本不需要教师站在班上看管了。

2个体竞争

教师的另一面墙壁是以“榜上有名”为主题进行的个体竞争。分为纪律、作业、早读、成绩四个方面。这是让每个小组的组长给小组成员打分,每天都有记录,一周评选一次。将得分高的学生照片贴上墙。学生看着自己的照片贴上墙,别提心里有多美了。这样一来,对被选者是一种鼓励,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正面引导。

二、夸赞树自信

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表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教育学家们也认为,正确的表扬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表扬是一种强化手段,是使那些符合某种心愿的行为坚持下去的最好方式。虽然我们也可以对不正确的行为进行批评,但是它的作用远不如对正确做法的表扬。比如,低年级教师就知道,如果整个班级闹得不可开交,只要表扬其中一个比较好的小组,全班同学就会安静下来,眼巴巴等着老师表扬。高年级的学生,只要他们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了,就会对作文激起前所未有的强烈兴趣。

但是有些时候,我们的一些不恰当的表扬可能产生不了任何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伤害到孩子,所以我们要注意一些表扬的艺术。

1、夸聪明不如赞努力。

聪明与努力,是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因素。作为教师,如何夸赞孩子的这两个因素,是值得推敲的。被过多夸奖聪明的孩子,往往会自然形成一种错觉,某件事我做好了,取得了成功,该归功于自己的聪明;而某件事我做错了,结果是失败,他们也会反思,是我不聪明吗?总夸孩子聪明,他会将这种夸奖当成包袱:误认为只要聪明,任何事都只许成功,不能失败。一旦失败了,就垂头丧气,经不起挫折。我们应主动将往昔对孩子“赞扬性”的教育,刻意转变为“鼓舞性”的激励。把“你真聪明”转变为“你真努力”,当他单元测验得了第一名,这成功是他努力的结果;而考得不好,应鼓励他:“只要再努力一次,你肯定会成功的……”最后的结论是:“由于你的努力,你终于成功了!”这种转变的结果,会得到出乎意料的奇迹。再遇到什么挫折,他不仅不会垂头丧气,而且还会说:“因为我不够努力,只要再努力一下,就会成功的!”孩子能这样说,不正是教师追求的目标吗?

2、表扬要具体而真实。

表扬是非常有讲究的,孩子们需要的是你发自内心的、恰如其分的赞赏。比如说,初中的孩子是能够看出老师是不是发自内心想表扬他的,所以就必须对孩子们的行为尽可能深入地了解,表扬一定要有针对性,最好涉及细节,而不只是泛泛而谈,这样将会从三个方面伤害到孩子。第一是妨碍了孩子对自己能力的客观认识,因为他会长期高估自己。第二是孩子会像上瘾了一样渴求赞美,并且非常看重来自外界的承认。最后一点是,很多研究都表明,夸张的表扬对孩子的耐性、宽容程度以及应对挑战和竞争的能力都大大降低。

3、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力。

低估了孩子能力的表扬,只能让他们感到不快。有一次,我看到6岁的小外甥娴熟地在写字,于是亲切地上前说道:“你真棒呀,这么小就会写字啦!”谁知小伙子一副被侮辱的样子:“我四岁就会写自己的名字了!”然后就不肯搭理我了。有些时候,成年人低估孩子的能力,是因为他们心里有偏见,但是孩子有着敏锐的触角,他们能够分辨出你的言外之意。在一个公平的水准上评价孩子,不要因为你的偏见,让表扬成为对孩子的一种变相的不屑。千万不要用:“没有想到……”“你还真能干啊……”这种句式来表扬孩子,比如我的小外甥,完全可以由衷地赞美他:“你的字写的真工整啊,横平竖直,一个出格的字都没有!”这样他就会写得更加认真的。

4、引导孩子坦然接受他人之长。

孩子只有坦然接受身边同学的长处,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模仿他人的长处,并落实到自己的自觉行为上。教育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别人未必具有,同样,别人具有的长处自己也未必具有。这样的素质和心态需要教师慢慢培养。一个人只有坦然接受这样的差异,才能在不断得到赞美并不断赞美别人的过程中,内心真正建立起足够的自信。我们可以平静而由衷地赞美一个孩子的长处。但要避免用贬低其他的孩子为代价去赞美这个孩子,否则,会损伤其他孩子的自尊,导致孩子更加“不接受”被赞美的对象。如果能够由衷地羡慕被表扬的同学,并用该同学受表扬的行为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向他学习,这才是健康的心态,教师表扬的目的,才算是真正达到了。

5、经常赞美每一个孩子

在学校里,老师表扬孩子,这个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是让孩子看见别的同学的长处,认识到自己要不断进步。但恰恰也让受到表扬的孩子体会到被欣赏、被羡慕的满足,无形中就会在孩子中产生争先恐后得到老师表扬的心理需求,一旦得不到老师的赞扬,孩子的情绪就会变得很失落,有时甚至会成为心中的阴影。每个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优点,要善于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积极的正面的动机,赞美孩子已经做到的部分。这样,孩子就逐渐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不断积极继续保持。只要孩子对自己有了积极的心理暗示,他的优点就会越来越多,被老师表扬的也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自信,形成良性循环,终于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孩子。只是老师的表扬要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推动力,而不是成长的依赖症。这就需要教师适度的把握和严谨的操作了。

三、奖励添干劲

低年级小孩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需要夸赞的同时更多地在乎物质奖励,无论是小星星、小印章、小奖状都会让他们眼前一亮,为之奋斗充满了斗志与干劲。这里我着重讲讲如何运用物质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

1、小星星随时贴

小星星在刚开学时运用比较多,考虑到学生喜欢形象的、外在的、还有爱表现的特点,我会随时随地给学生在额头贴上一颗闪亮的五角星。课间活动守纪律贴上一颗;排队放学动作快贴一颗;作业及时上交贴一颗等等。跟家长交流时,得知有些贴上小行星的孩子都不愿意洗脸。凡是被贴上小星星的孩子,在当天的表现都是很棒的,因为他额上的小星星在要求他必须做个好孩子。

2、小印章及时盖

为了鼓励学生把字写得端正、漂亮,我每次批改《习字册》时,都会选出几本书写特别认真的,在上面盖上学生喜欢的“喜洋洋”印章,并且在下一节课时放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评讲。

学生考试得到满分,我也会在上面盖上印章,让学生把试卷带回家给家长看看,学生别提有多高兴了。

当学生兴冲冲地捧着书本到我面前读书给我听时,我也会随即在他读过的文章题目下面盖上一个小印章。

3、小糖果经常喂

小孩子是喜欢吃零食的,可是我给学生定了一条规矩,就是不允许带任何零食到学校来吃。原因就在于怕他们上课时间拿来吃,影响听课效果。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超市买了一些加钙加锌的水果糖,只要孩子有表现突出的,我都会亲自喂一颗糖进行奖励。比如学生成绩有所进步,午餐吃得快又多,主动帮忙打扫之类的,只要被我发现的就会随时随地喂给学生一颗糖,学生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4、小奖状每周发

每周四个小组都会由小组长推选两到三名表现突出的成员,在全班介绍他们的优秀表现,由同学老师共同评选出“一周之星”,当场写好小奖状进行颁发。领导奖状的同学还可以集体拍一张照片放在电脑里,作为屏幕背景展示一周。学生捧着奖状回家,来到教室看到大屏幕上展示的是自己的照片,无形中就把学生给塑造成好孩子的形象,学生想犯错都难。所以被评为“一周之星”的孩子再接下来的一周里都会严格要求自己的。基本上老师不需要再把心思放在他们身上,他们在那一周里有了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的能力,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影响着班级其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