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住寂寞的一台戏-----走进宣武教育之十三
发表日期:2009/11/12 0:38:21 作者:无 有615位读者读过
耐住寂寞的一台戏
-----走进宣武教育之十三
江宁区湖熟小学 茅洪锋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晴
今天,继续来到宣师一附小,参加“三级课程”整体推进的思考与实践研讨活动。出人意料的是今天参加这个活动的人极其的少,除了邀请了为数不多的家长参加之外,其他学校的老师最多不超过十个人(包括我们一行5人)。诺大的会场显得异样的冷清。我非常地纳闷,估计其中另有隐情吧,反正也不是我烦的事。当该校领导得知我们是来自南京的客人时,非常高兴,在报幕的时候还特别强调了一下。
今天的活动主要是听了三节课:二年级校本课《十二生肖歌》和六年级校本课《学写颁奖词》,以及四年级心理健康课《我是一颗闪亮的星》。
《十二生肖歌》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老师先出示一首十二生肖的儿歌谜,学生在猜出谜底后,老师出示了一首十二生肖的童谣:小老鼠打头来,牛把蹄儿抬。老虎回头一声吼,兔儿跳得快。龙和蛇,尾巴甩,马羊步儿迈。小猴机灵蹦又跳,鸡唱天下白。狗儿跳,猪儿叫,老鼠又跟来。十二动物转圈跑,请把顺序排。然后老师就紧紧围绕这首童谣展开了教学,让孩子经历了说生肖、读童谣、找动物、贴动物头饰、说生肖故事、演生肖、背童谣等多种内容的学习活动。
《学写颁奖词》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老师首先让孩子结合生活照片,回忆国庆庆典期间的生活故事,然后让同学说说班级一些同学鲜为人知的事迹。接着又出示了几则童谣,大家结合这些童谣共同回忆童谣的一些编写形式。跟着老师又出示了自己写给六3班集体的一个颁奖词,让孩子们进行评议。最后同学们开始写颁奖词,并进行现场评议。最后老师以一首藏头诗形式的童谣进行了小结。
《我是一颗闪亮的星》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老师以一首儿歌“一闪一闪亮晶晶”导入课题,然后出示了一些班级同学的生活照片,接着提供一些提示让孩子将自己的优点写下来,大声说给同桌听,并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心情。跟着又观看了一段自闭女孩变得乐观的视频短片,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感想。然后又让孩子们在小组里夸夸组内的其他同学。后来,老师还讲述了一个大学生因为自信心不强而未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的故事,让孩子们帮他出主意。最后,老师还让孩子进行了一个剪纸的游戏,其目的是为了锻炼孩子在困难面前要学会积极面对。课堂小结也是以一首童谣结尾:我是一颗闪亮星,常常鼓励我能行。抬头挺胸看对方,大声说话信心增。天天向上多努力,自信催我向前行。
今天到会的人数虽然稀少,整个会场显得较为冷清、寂寞,但我深深感觉这三堂课就像三个精彩的节目一样,将这项活动整合成一台戏,一台生动活泼而又韵味十足的戏,一台让人不断启迪思考的戏。宣师一附小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用自己的辛劳和智慧为大家奉献了这台令人称赞的戏。
一.教师成为引领孩子成长的“神笔马良”。
《十二生肖课》上,在孩子猜出“十二生肖”后,老师让孩子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生肖,自己的家人还有属什么的。这样的设计,起到了举一反三,联系生活的目的。在学到“小老鼠,打头来”这句时,老师又适时地引导孩子说说“老鼠排第一”的传说故事,让孩子将学习生肖与课外阅读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传说中,神笔马良总能给许多满怀希望的百姓带来满足,让他们得偿所愿,使他们更加幸福地生活。我想我们的教师也应该努力做神笔马良,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为孩子的成长之路画上一根根拐杖、一颗颗过河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拐杖、过河石会越来越少,之间会越隔越远。这样,孩子才会“成长不烦恼”。
二.童谣成为促进孩子成长的“神兵利器”。
在这三节课上,课堂呈现了共同之处,那就是童谣在课堂上随处可见。老师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将一首首朗朗上口、有滋有味的童谣及时出现,孩子读起童谣来津津有味,编起童谣来凝神聚气,改起童谣来才思敏捷,演起童谣来入情入境。这些,都是在普通的课堂上不容易看到的。你真的无法想象孩子究竟具有多大的想象力和创作的能力。
究其原因,我想是童谣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童谣拨动了孩子的创作思维,是童谣锻炼了孩子的创作才能,是童谣启迪了孩子的创作智慧。盏茶功夫,一首首让人拍手叫绝的童谣就会在孩子的笔下应运而生。突然之间,童谣简直成了孩子手中的“神兵利器”,让孩子无形之间功力大增,让孩子变得无所不能。
三.课堂成为推动孩子成长的“实践基地”。
纵观这几节课,孩子无疑是快乐的,是好动的,是在深入学习的,孩子的学、编、说、传、唱、演、画、书等多方面的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锻炼和展示,顶真格、藏头格、排比格等各种类型的童谣,就被这些可爱的孩子在课堂上原汁原味地创作出来。品读着这些新鲜有趣的童谣,不由得你啧啧赞叹。
孩子都喜欢社会实践活动,可能是因为我们有些课堂过于封闭,调动不了孩子的兴趣,我想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可以让孩子全身心地参与其中,放飞孩子的思绪和情感,孩子可以自由地体验、活动,他可以让自己一些不被察觉的能力在其中不自觉地表现了出来。真心渴望我们的课堂能变成永远充满吸引力的“实践基地”。
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与付出,如果把教师和孩子分别看作是挑水工与路边野花的话,那我们的课堂必将需要行走在这条路上的挑水工在野花最需要的时候,适时地滴洒希望之水,那我们的教育之路才会“一路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