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自己会发光的教师-----走进宣武教育之二十
发表日期:2009/11/18 23:27:16 作者:无 有730位读者读过
做一个自己会发光的教师
-----走进宣武教育之二十
江宁区湖熟小学 茅洪锋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晴
走进陶然亭小学已经两周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陶然亭小学老师感觉特好,没有京城人的孤傲,没有对陌生人的那种冷漠,感受最深的就是陶小教师的热情、文明与和谐。
镜头一:因为学校提供早餐,所有老师都到学校吃早点。走进餐厅,你会发现那里一切秩序井然。放在那里的糕点和鸡蛋,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取,没有一个人会多拿甚至带两个回家去吃。吃过早饭,老师们都习惯性地将自己的那块“小地”收拾得干干净净,将自己坐的凳子架好。(他们在桌面的下方装了几个铁挂钩,凳子一般都挂在上面,不占地方,也方便打扫。)有一次,7:40的铃声一响,一位快吃完的老师急匆匆地往教室跑。后来经过了解,知道学校规定7:40是学生从大楼外进教室的时间,班主任老师必须进班看学生。而那位老师顾不上自己没吃完的早餐就跑到教室里去了。
镜头二:学校因为地小,学生都是在教室吃午饭。全校的学生只有三个窗口,你会发现三个队伍非常整齐。而老师也是排队打饭,老师打饭的的地方,正好是餐厅和食堂之间的一条过道,没有封闭,上面只是做了个顶,冬天的那个过道,凛冽的寒风直窜,教师们依然很有秩序地在排队打饭,只有一个窗口,文明而有序。刚去的几天,几位领导争着要帮我们打饭。教师吃完午餐后的餐桌依然是干净的。
镜头三:从第一天开始就感觉陶小的老师对人特别热情,见面总是非常热情,见面脸上总是充满笑容,并且会主动打招呼:“您好!”不管是在校园相遇还是中午排队打饭,你看到的都是充满笑容的脸,而且会主动地说:“您先来!”挂职的第二天,第一次走进六年级教师办公室,跟老师们就比较自然地聊了起来,老师们一点都不拘束,还主动地向我们介绍小饭馆和生活超市的位置。
镜头四:这段时间,学校一直在做课,对老师们也提出了听课的安排和要求。8:05第一节课准时上课,听课的老师之前就已经坐在后面了,正式上课以后,再没有教师走进来,也看不到有老师走出去。没有教师走进走出的听课现场还给了课堂一个宁静。平常的会议更是如此。在校园里,你几乎看不到有老师走路懒散拖拉的样子,都是比较利落的。
……………………………………………………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常言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或许这样的说法,对老师职业的夸赞和要求高了点。但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没有理由不比社会上的其他行业的人表现出略高一等的素质。教师要以自己模范的行为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其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因此,教师的为人师表意义必须要长久地发挥。
一.示范性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我们教师要教育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必须先受教育,躬行自明。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同时,青少年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榜样。如:中午吃饭的时候,教师带头排着整齐的队伍打饭,对学生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二.自律性
严以律已是保持良好师表的根本保证。教师严以律已,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要勤奋钻研,刻苦学习。知识渊博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最轻视的就是那些知识储存少,不懂装懂的教师。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言行一致。如: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不能随便讲话,可在开教师会或者听课的时候,自己却在悄悄地讲话。这样的老师,在学生的面前说话何来教育的力量?
三.真实性
每一位称得上师表的教师,他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的反映,是自然的,习惯性的,而非虚扮的。教育是一种强化情感的事业,只有奉献出真心实意,才能得到真诚的回报。教师追求真实性,必须发自内心地热爱教育事业和学生。只有具有这种高尚的爱,才能让教师始终如一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心血和情感,才能保证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长期保持。
四.持久性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每天按时上下班,课堂讲授,课后批改与辅导,业余谈心帮助学生……教师就是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着。如今的社会,各种形形色色的思想都在不断地涌入校园,对教师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往往很容易让人产生浮躁的心态。优秀教师的最可贵之处就是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心如止水,宁静坦然,安心做自己的事情,努力将那些看似平常不起眼的小事当成重要的事情来做,把普通的事情做得不普通。并且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古人云:“师也者,有父之亲,有君之尊。”要做一位有师德高尚的教师,自己必须要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