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小数》的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2/12/28 20:45:19 作者:杨铭 有947位读者读过
《循环小数》的教学反思
湖熟小学 杨铭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我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观察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以故事引入。课一开始,我就给学生讲一个他们都很熟悉的简短诙谐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有什么规律?由此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知道这个故事在“不断重复”,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数学上叫“循环”。同时,我提出了问题: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通过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不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谁在循环”?这样,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二、大胆尝试、自主性的发展。在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于是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前置性研究:你能对下面的小数进行分类吗?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①8.4666…… ②0.55…… ③3.1415926…… ④1.5353…… ⑤8.41616…… ⑥0.9375 ⑦5.314162…… ⑧5.646646…… ⑨0.19292 这样不仅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也能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
三、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在学生探索后汇报、展示不同思维方式后,又以此为出发点,顺势研讨,怎样来判断循环小数?循环小数带着省略号,显得臃肿,有没有简便写法?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获得科学的认识方法,经历主动建构过程,得到正确结论,使认识不断深化。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成功之喜悦,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
但一节课后我也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1、由于采取开放式教学,自主学生能力较差的学生对概念理解得不怎么透彻,对于商是循环小数的竖式计算往往不知道该除到哪一步就不用继续再除。2、练习形式不够多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重解决以上问题,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为更多的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