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 议 模 式 教 学
发表日期:2010/5/7 12:23:01 作者:无 有689位读者读过
再 议 模 式 教 学
湖小 贾天春
四月底,学校召开了一次高年级模式教学的推进会。在推进会议上,教导处甘主任就我校的乐真课堂教学的五步六策略做了一次微型讲座。在会议上,大家都谈到了对此模式的困惑及教学质量的担忧。有老师讲,马上六年级就有测试了,这样质量会有所下降;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我们暂且不能搞,要等到全区的学业水平搞完后,在全面推广;这样下去班级风气会坏等等一些担忧和顾虑。确实,这些有着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说的挺对的,但就我个人来讲这是不太必要的。因为我们太在乎分数和成绩了,殊不知这就是制约我们改革的瓶颈。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高分不等于高质量》深有感触。我觉得:
一,分数不等于质量。“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而分数则是考试结果,考试是评价的手段。考试无可厚非,但如果把分数当作一切,形成了分数至上,那就不对了。质量应是全部教育的总和。
二,高分数不等于高质量。高分数可以通过延长学习时间、增加学习强度来实现,但我们所期望的高质量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一味的高分数。为了高分数,我们的学生付出的是什么呢?是该玩的时候没玩到,该睡觉的时候没睡觉,改运动的时候没运动……
三,个别高分数不代表全体的高质量。不能培养了一两个尖子生(清华、北大),就认为是高质量,我们关注的是全体学生。素质教育追求质量体现在教育的全部过程和面向全体的质量。要把形成教育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各种因素统一起来,以全面过程的高质量来保证结果的高质量。
四,暂时的高分数不代表长期有效。现在我看到很多学校都追求短暂的高分数效应,不求学生的长期发展,这样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其实教育的质量有显性和隐形之分,显性的教育质量是考试的成绩,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而隐形的教育质量是指学生的内在素质,包括思想品德、道德情感、艺术修养、人文精神、心理素质等,这些都难以量化。正如南师大著名教授杨启亮谈到,评判一个人的好坏不应以成绩来划分,我们评判学生的标准要多样化、多元化。
细想,这些都很有道理,所以我要坚持我班课堂模式的实施,当然在实行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些不足,譬如学生的纪律问题,学生的合作力不够等问题,都将是我下一步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