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贾天春>> >> 正文

——《少年王勃》教后记

发表日期:2011/3/30 8:58:47 作者:无 有701位读者读过

——《少年王勃》教后记

贾天春

王勃,一个响亮了千百年的名字,滕王阁因之闻名天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从此成为友人挥泪作别中的一缕坚强支撑。尤其是《滕王阁序》,其华美的词句,朗朗的韵律,让我珍爱不已,一度下决心将全文背诵了下来。苏版教材通过种种方式,揭开文学精粹的面纱一角,让学生去触摸,去追寻,这一点做法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少年王勃》以类似“文包诗”的形式(其实三年级上学期就开始接触这类文章了),截取了《滕王阁序》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可以让学生感知名句所呈现的韵律美、画面美和它所留给读者的无穷的想象空间,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少年王勃。可是我面对教材的时候,仍感到文本所呈现的内容的单薄,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干脆让他们接触全文,用原文的那种文学魅力去濡染他们的心灵。付诸实践后,我进一步发现学生潜在学习能量是巨大的,只要我们不拘泥于千文一面的教学模式,只要我们老师能丰厚自身的文学底蕴,只要我们相信学生并善于发掘出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一切皆有可能。

昨天布置学生预习的时候,我除了要求学生按常规预习要求进行预习外,特意在学生面前一口气把《滕王阁序》的全文读了一遍。原以为可能学生会因文章太长且完全听不懂而意兴阑珊,没想到他们全都瞪大了双眼,一直静静地听我读完全文,学生无语,然后让学生看翻译底稿,然后全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叽叽喳喳的赞叹声。我想,一方面他们确实是因为老师能这么熟练地朗读古诗文而惊讶,更主要的是被文章本身的美感所震撼了。

胃口已经吊起来了,今天的课堂上我进一步地展开诱导:“如果大家能一节课学会这课的生字词,能解决老师提出的所有问题,那节省下来的一节课时间我就把《滕王阁序》全文教给你们。当你们读高中的时候,一定会接触到这篇文章并要求背诵,看谁现在就敢挑战自己,挑战庞老师。”学生一听,喜形于色,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生字词的读音、字形要点五分钟左右就解决了,关键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能从文中找到对应的意思并结合插图展开想象加以描述,“王勃是个怎样的人?”学生也能敏锐地从文中搜寻到相关信息丰满人物形象,甚至学生还收集到了“初唐四杰”的相关资料加以补充被我大大赞赏了一番,背诵三、四自然段似乎已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时不时的,我信口背诵几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原文进一步充实着课文内容,丰厚着教材本身,学生虽然听得似懂非懂,但我从他们发亮的双眼中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对文字本身最朴实的喜爱。如行云流水般,一节课在师生共同的激情中结束了。

课后,我履行承诺,细致地给生字标注上拼音,印发了《滕王阁序》全文,全班又是一阵雀跃,有几个孩子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磕磕巴巴地读起来。我对学生说,这篇文章,我希望有多一些同学能和我PK朗读,如有可能希望同学们能够背下来,但是不用到组长那儿过关哦!即使只是愿意多读几遍,老师也满意了。明显地,学生都笑开了颜。我悄悄地笑了。

很期待明天的语文课,我可以带着45个学生心无旁骛地朗读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没有考核的压力,只有文字的魅力。静静的夜,那天籁般的诵读声已然在我耳边轻轻回响: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藩之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