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茅成>> >> 正文

我学《教师专业标准》小感

发表日期:2013/4/1 20:48:11 作者:茅成 有556位读者读过

我学《教师专业标准》小感

湖熟中心小学  茅成

最近青年教师一直在分享对《教师专业标准》的理解,我也粗浅的谈谈自己的想法。现在主要从两个方面粗浅的谈一谈:

以生为本

我认为这不是喊口号,我们可以把它做实。比如我们的课堂,我们尝试把主动权还给孩子,当一堂课上教师只是点拨,孩子尽情问与答及相应的自主练习等;比如教师的备课,每一个知识点的解读,每一步教学设计,每一次设问,越接近孩子越好,就是所谓的“接地气”,否则就不是真正的为孩子;再比如只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要时时、处处做到“眼中有生”,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等都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感受,毕竟他们是需要我们呵护和培育的······

我觉得每一次,如果我们能充分的考虑到这些,不急不躁,慢慢来。或许当我们身体和心理都“蹲”下来的时候,我们就离他们近了······

例:上个星期执教了“9加几”中提到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凑十法”,我觉得在低年级孩子理解算理上很有必要。只是今天又执教了“8加几”和“7加几”,可不同的是,我问自己,在这里孩子计算时难道非要用到“凑十”吗?

本节课出示了“左边有8把喇叭,右边有7把喇叭,问一共多少把喇叭?”,孩子很自然列出了8+7的算式,可就在计算的时候,教材呈现了两种“凑十法”:一种是给8凑十,还有一种给7凑十。当时我心想,这教材真是的,这样编写让孩子对遇到“8”和“7”时到底选哪种方法不是麻烦吗?为什么不先学“8加几”,在学习“7加几”······

带着这样的疑问,是我的课堂处于被动,使我没有充分理解教材,两者放一起是为了体现方法多样化,也是考虑到继“9加几”之后一种举一反三,是我被自己框进去了!此外之前我觉得不一定用“凑十”,我自己觉得不方便!

等到下午在一(3)班上品生课时,在孩子们学习之后,我打算考考这帮小孩,也试图走进孩子真正的想法(这个班孩子还没有学习8加几和7加几)。

我说:“哪位小朋友知道87等于几,举手回答。”

1:15!”

“那你怎么想的啊?就是15的呢?”我接着问

“因为7拿走两个给8,就是10105等于15。”他说。

我心里一惊,孩子心里有“凑十”的想法。

然后我又继续问:“那76呢?”

2:“763个,然后就是13.

“借?为什么要借呢?”我疑惑的问。

孩子继续达到:“因为73个就是10个,再拿103不就是13嘛。”

我又问了几道题,想的结果类似。

乖乖,当时我心想,这娃娃们潜意识里在计算时都不约而同想到“凑十法”,证明在计算时,对他们而言,这样是正真的“好算(这个词是我自己班孩子在上课时,我问他为什么要用凑十法来计算8加几得出的)”!

是啊,有时候有些方法是否适合大多数孩子,这个发言权还真要教给孩子,今天他们给我上了一节课。所以我觉得在教授新知时,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也许之前没有过正式的学习机会,我们也要考虑到,他们知道了什么,需要什么等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走进他们········

越来越发现,和孩子对话越来越有意思了!

(这只是一个点)

终身学习

无论是学生时代自己一步步为了理想求学的经历,还是现在走在理想的路上。我深深觉得,一个人的宽度和深度就是在不断地发现、探索、实践和证实中学习所得。然而无论你今天怎样的成功,你都会被明天所取代,因为新事物不断生成,我们需要的是学习的方法开拓进取,否则就被淘汰了。

作为教师“你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首先是一桶水”理论已经需要更正了,因为教师需要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适应孩子的发展,孩子的源泉!

总而言之,能力与水平需要慢慢积累,得慢慢来,但是态度和状态现在可以有。只有满怀理想和情怀,不断地坚持和进取,我相信明天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深,加油!